煮雞蛋時,是熱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具體煮幾分鐘?漲知識了
![煮雞蛋時,是熱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具體煮幾分鐘?漲知識了](/photo/articlePhoto/149364/photo_14936420240607163910.jpg)
煮雞蛋時,是熱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具體煮幾分鐘?漲知識了
要說食物界裡性價比最高的食材,我想雞蛋當屬其一。別看雞蛋小小一枚,
幾毛錢就能買到一個,但它的作用可不小。除了具備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外,
雞蛋的做法是多種多樣,可以水煮,可以煎炸,可以蒸雞蛋羹,也可以拿來炒菜、做甜點等等。
而最能體現雞蛋原味的烹飪做法,那一定是簡單又樸素的水煮雞蛋。
我吃早餐的時候,都習慣來上一個水煮蛋,再淋上點生抽,那真叫一個美味。
煮雞蛋這事,表面上看很簡單,其實裡面的門道還不少。
煮雞蛋,是熱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具體煮幾分鐘?有什麼方法,
可以讓雞蛋煮得剛剛好,口感又嫩又滑,還容易剝皮?
今天懶喵就跟大家聊聊有關煮雞蛋的話題,教會大家一套簡單的方法,煮出口感好又容易剝皮的雞蛋。
1、煮雞蛋,用熱水還是冷水?
煮雞蛋時,很多朋友煮著煮著,就出現了下圖這種情況,雞蛋煮開了花。
雞蛋之所以會煮開花,跟雞蛋下鍋時的水溫有直接的關係。
雞蛋下鍋時的水溫,無非就兩種,熱水或冷水。是熱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會直接影響到雞蛋的美觀和口感。
用熱水下鍋:煮雞蛋時,用的雞蛋多為剛從冰箱裡取出來的生雞蛋,
或是在室內常溫環境下存放的雞蛋。如果一下放入熱水甚至沸水中,
會因為冷熱溫差過大,導致雞蛋爆裂破殼。而熱水中的雞蛋,會不停地在鍋內翻滾,
在蛋白還沒凝固的情況下,蛋殼也很容易被撞破。此外,用熱水煮雞蛋,還容易導致雞蛋口感變老,吃起來發柴。
用冷水下鍋:能夠避開熱水煮雞蛋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煮的過程中,水溫有個漸變的過程,
從冷水逐漸變成熱水到沸水,可以給雞蛋適應水溫更多的緩衝時間。等到水煮熱,
雞蛋開始在水中翻滾時,裡面的蛋白已經基本凝固了,就不容易出現蛋殼被撞破裂的情況。
而從口感上看,冷水煮出來的雞蛋,吃起來要更嫩滑。
因此,煮雞蛋時,大家記得要用冷水煮雞蛋,將雞蛋放入冷水中,
水量剛好沒過雞蛋即可。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殼不容易破裂,雞蛋也會更好吃。
2、煮雞蛋,具體煮幾分鐘?
煮出來的雞蛋口感好壞,有一個重要決定因素,那就是煮雞蛋的時間,我們可以精確到分鐘來計算。
雞蛋煮的時間過短,蛋黃還是流體或半流體的狀態,容易存在沙門氏菌污染的問題。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內部會發生化學變化,導致口感不佳,也不利於消化。
大家可以參考下圖的煮雞蛋時間示意圖(按水開後煮的時間計算):
水開後1-2分鐘的時候,雞蛋還處於溏心的狀態,能看到裡面的蛋黃在流動,
這時候的雞蛋還沒煮熟,細菌還沒被殺死,因此並不太適合食用;
水開後3-5分鐘時,雞蛋的蛋黃處於剛剛凝固的狀態,顏色看上去比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