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冤枉甜食了!日本血糖專家提醒:這3種食物才是糖尿病禍首,很多人天天都吃,只要戒掉它,活到99歲都不得糖尿病

別再冤枉甜食了!日本血糖專家提醒:這3種食物才是糖尿病禍首,很多人天天都吃,只要戒掉它,活到99歲都不得糖尿病
美麗夢想 2025-07-30 檢舉

在我的門診中,曾經遇見一位55歲的劉先生,自稱"從不吃甜食",卻在例行體檢中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詳細詢問其飲食習慣後發現,劉先生每餐必吃兩大碗白米飯,認為"主食多吃點才有力氣"。

白米飯之所以成為糖尿病的"隱形殺手",是因為它屬於高升糖指數(GI)食物。精白米飯經過加工後,幾乎所有的膳食纖維都被去除,剩下的主要是澱粉。這些澱粉在消化系統中迅速分解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快速上升。

中國疾管中心營養健康所的研究顯示,一碗150公克的白米升糖效應相當於10塊方糖。長期大量食用白飯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度,時間久了胰島功能逐漸衰竭,最後發展為糖尿病。

 

加工肉製品:美味背後的健康隱患

提到糖尿病,很少人會將肉類與之聯繫起來。然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長達14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00克加工肉製品的人群,其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51%

加工肉製品包括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等經過醃製、燻製或添加防腐劑的肉類食品。這些食品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鈉、亞硝酸鹽等成分,長期攝取會導致體內慢性發炎程度升高,增加胰島素抗性。

在三甲醫院內分泌科工作的這些年,我接診過許多因過度攝取加工肉製品而導致血糖失控的病人。其中一位工程師因工作繁忙,三餐不定時,經常以各種方便速食和加工肉製品為主食,40歲出頭就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非常困難。

中國疾管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居民加工肉製品的攝取量增加了近65%,這與糖尿病發生率上升的趨勢高度一致。而在日本、韓國等傳統飲食中加工肉製品攝取較少的國家,儘管也有精白米飯的高攝入,但糖尿病的發生率明顯低於西方國家。

 

含糖飲料:被低估的糖尿病催化劑

在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中,茶水是主要飲品。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含糖飲料已悄悄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瓶500ml的普通碳酸飲料含糖量高達53克,相當於13塊方糖

中國疾管中心的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我國18-29歲年輕人中,有超過47%的人每週至少飲用3次含糖飲料。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數字在青少年中高達65%。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發表的一項臨床觀察性研究表明,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的人群,其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波動幅度增大,長期下來極易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王醫師曾在門診接診一位28歲的年輕患者,該患者每天至少飲用1-2瓶含糖飲料,並以此提神醒腦。三年前體檢發現空腹血糖偏高,但未重視。如今已發展為典型的第二型糖尿病,伴隨輕度視網膜病變。

含糖飲料之所以對血糖影響如此之大,是因為其中的糖分幾乎全部以"遊離態"存在,不需要消化就能直接被人體吸收,導致血糖迅速飆升。此外,液態糖分不會像固態食物那樣產生飽足感,人們往往不知不覺攝取過量糖分。

 

糖尿病,絕非單一因素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某一種食物單獨導致的 。除了上述三類食物外,遺傳因素、年齡、體重、運動量等都在糖尿病發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即使BMI指數正常,其患病風險也比無家族史人群高2-6倍。而肥胖則是糖尿病的最大可控制風險因素,BMI每增加1個單位,糖尿病風險增加12%。

然而,飲食習慣是我們最能主動控制的因素之一。透過調整飲食結構,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逆轉"已經發生的糖尿病前期狀態。

 

科學應對,預防糖尿病的飲食策略

1. 主食選擇多樣化

將精白米飯替換為全穀物和雜糧 ,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中國營養學會研究表明,每天攝取至少50克全穀物的人群,其2型糖尿病風險下降37%。

全穀物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減少血糖波動。此外,全穀物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植物化學物,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穀薯類攝取量為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2. 蛋白質來源多角化

減少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選擇新鮮的魚類、禽肉、蛋類和豆製品作為蛋白質來源。中國醫師協會的研究數據顯示,每周至少攝取2次魚類的人群,其糖尿病風險比不吃魚的人低22%。

豆製品中的植物性蛋白質和異黃酮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臨床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00克豆製品的人群,其血糖控制明顯優於不食用豆製品的人。

 

3. 合理控制飲品選擇

以白水、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 ,如確實需要甜味,可少量使用代糖或天然甜味劑。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的研究顯示,將日常飲品從含糖飲料更換為白水後,6個月內空腹血糖平均下降0.5mmol/L。

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無糖"飲料,也可能含有代糖。雖然代糖不會直接升高血糖,但有研究表明,長期大量使用代糖可能改變腸道菌群,間接影響糖代謝。

4. 控制進食速度和食物順序

研究表明,進食速度越快,糖尿病風險越高 。快速進食會導致血糖迅速上升,增加胰島負擔。建議每口食物至少咀嚼15-20下,一餐的時間不少於20分鐘。

此外,進食順序也很重要。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食物,最後吃主食,可以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後血糖高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調整進食順序後,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2小時血糖平均降低1.8mmol/L。

 

糖尿病預防是一場持久戰

預防糖尿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生活方式改變。除了飲食調整外,維持適當的體重、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減輕壓力等都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中國糖尿病學會推薦,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研究表明,堅持規律運動可使糖尿病風險降低30-50%。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預防勝於治療,早期介入勝於晚期補救 。若有糖尿病家族史、過重或肥胖、血脂異常等高危險因子,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空腹血糖檢測,及早發現血糖異常,及時介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