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既有裂紋,又有齒痕? 保溫杯里加點料,健脾利濕,養陰生津!

有研究指出,慢性胃腸功能紊亂、代謝症候群患者中,裂紋舌和齒痕舌的比例明顯高於一般人 。這說明,舌頭的這些微妙變化,和消化系統、代謝系統的狀態密切相關。
2024年一項全國性的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在城市白領群體中,超過60%的人舌頭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縫或齒痕 ,尤其是長期熬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那該怎麼辦?其實不必慌張。我們不是要糾結舌頭長成什麼樣,而是要從這些「舌相」讀出身體的需求。簡單點說,就是:你得給身體“補點水”,但不是喝冷飲,而是要養陰生津、健脾利濕 。這時候,保溫杯就能派上用場了。
在保溫杯裡加點什麼?不是隨便泡點茶就行的。要選那些既能滋潤身體,又不傷脾胃的小食材。玉竹、麥冬、百合 這類溫和的養陰食材,能幫身體補充津液,減少舌頭的乾裂。
而茯苓、薏米、陳皮 這類健脾利濕的材料,能幫身體把多餘的濕氣運出去,舌頭邊的齒痕自然也慢慢淡下去。
現代研究也對這些食材的功效做了驗證。2025年最新的《植物功能成分研究進展》裡提到,玉竹中的多醣類物質有助於調節免疫、增加唾液分泌 ,特別適合那些總是口乾舌燥的人。
而薏米含有的薏苡仁酯成分,被證實能改善腸道菌叢結構,促進體內濕氣排出,對濕氣重、脾虛型體質的人有明顯幫助。
食材得搭配得當。可以試試看下面這個組合:玉竹5克、麥冬5克、百合5克、茯苓5克、陳皮3克、薏米10克。每天早上用開水泡一泡,汆半小時再喝,香氣清淡,不寒不燥,適合長期飲用。如果時間充足,也可以煮一下,味道更溫和。
不過要提醒一句,凡事不能太過 。有些人覺得這些材質好,就天天泡一大杯猛喝,其實也不合適。
因為就算是溫和的東西,喝太多也會“積濕”,尤其是脾胃本來就虛弱的人,過量反而容易腹脹、消化不良。每天一杯就夠了,喝得太勤,反而不利。
除了喝點保溫杯裡的“料”,生活習慣也得跟上 。有裂紋齒痕舌的人,常作息不規律、飲食偏甜偏油。甜食和油膩的東西最容易生濕,濕一重,脾一虛,舌頭問題就反覆。睡晚、吃得急、情緒壓抑,也會影響脾臟的功能,所以說, 舌頭的狀態,其實是生活方式的一面鏡子 。
2025年國際營養學年會上有篇報告指出,情緒狀態和口腔濕潤度之間有正相關 。
也就是說,長期焦慮、憂鬱、壓力大的人,唾液分泌會減少,舌頭容易乾裂,這和「裂紋舌」的出現機制不謀而合。調整情緒、適當放鬆,不僅能改善睡眠,也有助於讓舌頭慢慢恢復潤澤。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那是不是只要舌頭有裂痕齒印就表示身體有病?其實不一定。舌頭的變化是動態的,和季節、飲食、情緒、睡眠都有關係 ,短時間的變化不必過度解讀。
真正需要重視的,是這些變化如果持續存在,而且伴隨口乾、疲倦、消化不良、睡眠差這些表現,那就得引起注意了。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視,那就是口腔衛生。舌苔厚、口腔菌群紊亂也會讓舌頭看起來狀態不好。
2024年的一項口腔醫學研究發現,長期不刷舌苔的人,舌頭表面微生態環境會紊亂,加重裂痕和齒痕的形成 。早晚刷牙時順便刷一下舌苔,用軟毛的舌刷輕輕帶過,也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日常護理方法。
說到底,身體給予的訊號,不是在“嚇唬你”,而是在提醒你該和自己好好相處了。裂紋舌、齒痕舌不是病,但可能是身體在「喊渴」 ,是脾胃在說「我有點累了」。
這時候,不妨給保溫杯裡加點料,喝點溫潤的水,少吃點油膩甜食,早點睡覺,心情放鬆些,身體就會慢慢給你回饋。
生活的節奏可以快,但身體的節奏從來不急。它用舌頭提醒你:別光顧忙,也得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