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立大功?醫生研究發現: 老人若是常吃洋蔥,3個好處不請自來

洋蔥立大功?醫生研究發現: 老人若是常吃洋蔥,3個好處不請自來
美麗夢想 2025-09-27 檢舉

洋蔥這東西,大多數人都不陌生,炒菜燉湯的時候切點進去,提味去腥又開胃,但真要說它有多厲害,大概很多人就要笑了:不就是個辛辣菜,怎麼還立什麼“大功”?有不少老人平常吃得清淡規矩,三餐都有講究,但各種毛病還是一個個找上門,後來調整飲食結構之後,光是加了點洋蔥,身體的幾個指標就慢慢穩住了。

那問題來了,洋蔥到底厲害在哪裡?老人家常吃,真的能帶來什麼看得見的實惠嗎?

 

疏通聽力神經

一提到老人聽力下降,很多人以為就年紀到了,耳朵退化了,是自然老化的事。但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聽力問題,並不是耳朵老了,而是耳蝸神經的微循環出了問題,供血供氧一旦出問題,耳神經的反應就變慢了,耳鳴、耳背、聽不清就跟著來了。

這時候,要是用錯了方法,例如亂滴藥水、硬塞助聽器,反而可能越弄越糟。但要說能悄悄幫上忙的,洋蔥真不算一個讓人容易想到的選項。洋蔥裡頭有種東西叫“槲皮素”,這玩意兒平時你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對血管的修復作用特別強,尤其是毛細血管這類“最細小的血路”。耳朵裡的聽神經通道本來就很窄,血流一旦受阻,神經細胞就像斷了電的電線,反應自然慢了。

有個常年做手工製作的老人,平常最煩的就是耳朵裡老響個不停,像鍋蓋碰瓷似的,早晚都不得安生,是老年性耳鳴,也沒啥特別的藥能管用。後來開始吃飯加點洋蔥,一個禮拜吃上三四次,堅持了兩個月,耳鳴竟然慢慢輕了,還說晚上能睡整覺了,做聽力檢查時,聽力閾值竟然比上次回升了一小格。

所以啊,如果家裡老人最近總說耳朵裡有聲音、聽不清人說話,又沒查出啥大毛病,不妨在平時炒菜、燉湯裡加點洋蔥,吃不慣生的就煮熟了吃,量不用太多,但要常吃。

 

甲狀腺可能穩住了

在多數人的印像中,洋蔥最多就是幫助降血壓、清血脂這類事,誰也想不到,它竟然對甲狀腺也能起到關鍵影響。其實啊,臨床上不少老年人,身體一出問題,查來查去查到最後,才發現是甲狀腺功能有波動,有的偏亢,有的偏低,還有不少人連結節都冒出來。

很多人都以為甲狀腺出了問題就要馬上吃藥,殊不知有些飲食習慣調整好,病情就能“按住不動”,而洋蔥,就是這其中的一把“剎車”。很多甲狀腺異常,根子就在發炎和免疫失調上,而槲皮素就像是個“協調員”,能在不破壞功能的前提下,減輕甲狀腺細胞周圍的微炎反應,幫著穩住激素波動。

它能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從源頭影響細胞內的訊號通道,控制那種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讓原本波動很大的甲狀腺激素慢慢穩定下來。

我曾接診過一位退休教師,平時身體還算硬朗,但總覺得人容易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檢查發現是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醫生建議密切觀察,不急著吃藥。這位病人自己查了不少資料後,調整飲食,每天中午一小碟涼拌洋蔥,堅持了半年,複查時激素指標從臨界值恢復到正常區間,人也比原來精神穩定不少。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