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人員透露:從9月開始,手里有定期存款的人,做好4個準備

理財最重要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要在安全和靈活之間找到平衡點。您想啊,錢都存在銀行里吃利息固然安全,但要是遇到急事取不出來,那才叫一個著急上火。
我建議啊,咱們可以這樣安排:先把家里未來半年到一年要用的錢單獨留出來,這部分錢可以放在隨時能取的理財產品里;然后再把暫時不用的錢分成幾份,分別存不同期限的定期。
比如說,可以把錢分成三份,一份存一年,一份存兩年,一份存三年。這樣每年都有一筆錢到期,既保證了流動性,又能享受到不錯的利息收入。
03 中小銀行有可能破產或解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中小銀行出問題的新聞越來越多了。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要問了:「那我們存在這些銀行的錢怎麼辦?」說實話,我也專門去查了相關法規。
按照現在的存款保險制度,200萬以內的存款是有保障的。但保險起見,建議大家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認識的一位老會計就特別聰明,他把存款分散存在三家不同的銀行,每家都不超過200萬。
04 準備抄底資產泡沫
現在銀行存款利率確實低得可憐,很多人都覺得把錢存銀行太虧了。但我想說的是,有時候看似最保守的選擇反而是最明智的。看看現在的股市,市盈率高得嚇人;再看看樓市,很多地方的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就連黃金價格也處在歷史高位。
這種情況下貿然投資,真的很容易被套牢。
我有個做私募的朋友跟我分享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真正賺錢的機會都是等出來的。他給我舉了個例子,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那些手里握著現金的人最后都賺得盆滿缽滿。所以現在把錢存在銀行,看似收益不高,實際上是在為將來的機會做準備。等到資產泡沫破裂的時候,你手里的現金就是王牌。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太保守了。但你們知道嗎?就連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現在手里都握著創紀錄的現金儲備。
老人家常說:「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句話放在當下特別應景。
其實啊,理財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而是要確保本金安全。我認識的一位退休老教師就特別有智慧,她把養老金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存在國有大行保底,一部分放在股份制銀行吃利息,還有一小部分買了國債。雖然收益不算高,但勝在穩妥。
去年有個做生意的朋友,看別人炒股賺了錢,就把準備買房的首付都投進了股市,結果趕上市場調整,虧了將近30%。現在每次聚會他都說后悔當初太沖動。所以說,在投資這件事上,有時候慢就是快,守得住才能攻得下。
總之呢,面對現在這種復雜的經濟環境,我們普通老百姓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理性。既不要因為利率低就盲目投資,也不要因為銀行可能出問題就過度恐慌。做好資產配置,控制好風險,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記住,財不入急門,穩扎穩打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