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湯的都注意!煮湯煲粥時別再放它了,再不戒掉分分鐘要了你的命

62 歲的王阿姨總愛用自家種的蕃薯煲粥,覺得軟糯暖胃。上週她發現儲藏室的地瓜長了些黑斑,捨不得丟,削掉斑點部分就切塊放進粥裡。
當天下午,王阿姨開始噁心反胃,晚餐時突然劇烈嘔吐,腹痛得直不起腰。送醫後,醫生結合症狀和飲食史判斷,是黑斑紅薯中的病菌毒素引發了急性胃腸炎。
醫生解釋,地瓜黑斑是由病菌感染引起,其產生的毒素耐高溫,即使削去斑點,週邊組織仍可能殘留毒素,食用後會刺激胃腸道,嚴重時還可能損傷肝臟。經過輸液治療,王阿姨的症狀才逐漸緩解。
煲湯煮粥,千萬別放這4種食物
1.黴變花生
花生在潮濕環境中易黴變,產生的黃麴毒素是強致癌物,其毒性耐熱,普通烹飪無法破壞。長期微量攝取會損傷肝腎,增加肝癌風險。建議食用前仔細檢查,發現外殼發黏、果仁帶黴點,無論多少都應整包丟棄。
2.帶斑點的紅薯
地瓜表面出現褐色或黑色斑點,多為黑斑病菌污染所致。這種病菌產生的毒素即使高溫加熱也難以消除,食用後可能引發噁心、嘔吐、腹痛等急性腸胃反應,嚴重時會傷害肝臟。選購時需避開表皮有破損或斑點的蕃薯。
3.帶酒味的黃花菜
新鮮黃花菜若儲存不當,會因發酵產生酒味,曬乾後顏色發暗、質地軟爛。這類變質黃花菜可能滋生致病菌,食用後易導致腸胃感染。優質乾黃花菜應呈金黃色、質地乾脆,無異味。
4.有氨水味的蝦皮
蝦皮變質時會釋放氨水味,這是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其中可能含有亞硝胺等致癌物質。即使清洗後異味減輕,也不可食用,以免引發消化道不適或長期健康隱患。
儲存食物時注意保持乾燥通風,發現上述變質跡象,切勿因怕浪費而食用,及時丟棄是最安全的做法。
延伸一:這幾種喝湯習慣也傷身體,勸你少做
日常喝湯的一些習慣看似平常,卻可能悄悄損害健康,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1.長期喝熬煮超過2 小時的老湯
湯品長時間燉煮,會使嘌呤含量大幅升高,痛風患者飲用後易誘發關節腫痛。同時,肉類中的脂肪和膽固醇會融入湯中,長期大量飲用可能導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負擔。建議湯品燉煮時間控制在1 小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