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米飯,為何日本人最長壽?原因找到了!煮飯時往鍋裡倒點它,血糖 血壓血脂全穩了,一輩子遠離心血管病

米飯是人們常吃的主食之一,但如今,白米飯卻備受爭議——不夠營養,升糖指數高,又容易長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死得快……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多吃甚至不吃白米飯。
但白飯真的這麼一無是處嗎?
一、米飯,沒你想得那麼差勁
1、白米的“營養檔案”
① 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佔比70%以上,消化快,容易被人體吸收,起到 補充身體能量 的作用。
② 米飯中的 胺基酸的組成比較完全 ,含有 鉀、鈣、鎂、銅、鋅 等礦物質,以及少量 尼克酸、核黃素、硫胺素 等物質,營養價值並不低。
③ 米中的 穀維素 ,有抑制黑色素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肌膚,使皮膚嫩白光澤,防止乾燥。
④ 中醫認為:米性平、味甘淡,歸脾、胃經,有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消煩渴、止瀉 等好處。
因此,白飯其實不差,否則怎麼能夠撐起主食半邊天?
2、白飯會吃出糖尿病?
許多人覺得白飯的澱粉和糖含量高,長期吃會吃出來糖尿病?其實不然 。
米經過加工後,消化得更快,餐後血糖也就升高得比較快,但對於正常人 而言,由於自身的調節能力較強, 這種升糖指數並不會影響健康 。
更何況,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疾病,是人體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抗性引發 的,受到遺傳、飲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所以 即便不吃白飯,也可能得糖尿病 。
總的來說,米飯正常適當食用有利無害 ,但長期過度進食可造成肥胖,進而增加高血糖出現的可能性。
3.多吃主食心血管風險高,死得快?
先前著名的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了一個關於飲食研究表示:攝取更多碳水化合物 的人總死亡率約高28%,但他們基於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並不會更高。
對此,很多人就理解為“吃主食死得快”,這其實是錯的 。
首先,主食≠碳水化合物 ,碳水只是主食的主要部分,又有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其次,研究並未說明具體是 什麼種類的碳水化合物 ,不同種類碳水化合物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所以不能盲目說多吃主食死得快。
二、過多攝取精細化主食
增加代謝性疾病風險
現在很多米飯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太精細了 。
很多研究發現:多吃精細化穀物的人,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
究其原因,就在於精細穀物在加工過程中,不僅會流失人體所需的大量營養素 ,還會 破壞能抑制血糖、血脂吸收的物質 ,例如維生素B、膳食纖維等。因此吃完主食後,餐後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就比較猛。
三、吃米飯時,加點“它”
讓美味加分,健康加倍
1、加點“粗”
相較於精細的糧食,全穀物沒有經過加工造成營養流失,保留了富含B群維生素的胚芽,富含膳食纖維的穀皮等,營養更豐富 ,同時 飽腹感也更強 。但不同粗糧的營養各有差異:
◎小米 的維生素B1含量在所有的糧食、蔬菜中都名列前茅,又含有色氨酸,能幫助睡眠;
◎黑米 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性和天然水溶性,能幫助清除自由基、延緩老化;
◎燕麥 ,含有β-葡聚醣,能促進人體代謝壞膽固醇,進而調節血脂、血糖。
因此,主食也要講究多樣化,花插著吃,營養更豐富。康叔就曾在節目推薦一道“七彩飯 ”, 以大米為核心食材,再添加其它食材 。
【七彩飯】
① 選擇米、黑米、小米、紅麴、玉米、紫米、燕麥各一份;
② 用清水洗乾淨,再加適量水放入電鍋中,依照日常煮飯方式煮約20分鐘即可。
2、加點“豆”
“米飯加豆等於吃肉”,這也是營養學上的經典搭配。
米、白面等穀類 有一個特點- 蛋胺酸含量高,離胺酸含量少 ,這也使得它們的蛋白質吸收利用率低。而 豆類則正好相反 ,它們所含的蛋白質中 蛋胺酸少、離胺酸多 。
如果兩樣搭配起來吃,則能達成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