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千億有什麼用?李嘉誠兩兒子的現狀,給所有父母都提了個醒
【李嘉誠父子再增持長實 涉資1.4億】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長和(00001)主席李澤鉅再度增持長實(01113)股份,二人以李嘉誠基金會在8月25日、26日、27日及28日,增持333.1萬股長實股份,涉資約1.4億元,各日平均每股入股價42.4884元、42.3609元、41.8516元和41.9248元。
完成增持後,李嘉誠持股權益由35.40%增至35.49%;李澤鉅權益由35.47%增至35.56%。
李嘉誠父子從今年3月起連月增持長實,李嘉誠權益由33.93%增加1.56百分點,李澤鉅權益由34%同步增加1.56百分點。
李嘉誠這個名字,在華人世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一手創造的商業版圖橫跨地產、能源、零售、通訊 等多個領域,所以說他的財富已經達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
如今已高齡97歲的他,身家高達2,909億港幣, 足以讓人羨慕。
但偏偏這樣一位巨富,卻因兩個年過花甲的兒子而憂心忡忡,本該無憂的接班問題,成了他最大的煩惱。
照理說豪門子弟該是最優接班人, 為啥他反倒滿心焦慮?
一個囚徒一個賭徒
長子李澤鉅,被精心培養的接班人,如今的商業風格只有一個字:穩,穩到近乎停滯。
面對人工智慧這足以顛覆未來的巨大浪潮,他的選擇是拒絕進入。
這種決策風格直接導致了公司錯失了重要的發展機遇,甚至連市值都出現了縮水。
外界評價他是一位合格的守成者,但沒人相信他能開創任何新局面。
這種保守,早已不是商業層面的審慎,而是根植於內心的風險規避。
他似乎在用固步自封的方式,來抵禦一切想像中的風暴。
再看次子李澤楷,則完全是另一個極端。
他叛逆、冒險,像個永遠在尋找下一場豪賭的「賭徒」。
他拒絕進入家族的核心企業,選擇自己闖蕩,並且確實闖出了一片天。
他於1990年創辦電視公司,然後以9.5億美元的天價賣出,一戰成名。
之後主導收購香港電訊,他創立的電訊盈科市值一度衝到2,000億港元。
這些戰績,無一不彰顯他的果敢與魄力。
但李澤楷的問題在於,他眼中只盯著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牌局,缺乏對未來全局的戰略佈局與長遠規劃。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他曾持有騰訊20%的股份,卻在黎明前匆忙以1260萬美元甩手出局,而這部分股權後來價值飆升至1125億美元。
一個天文數字的機會,就這樣悄悄從指縫中溜走,成為令人扼腕的商業遺憾。
另一件廣受爭議的事件,則發生在成都某地產計畫上。
李澤楷將手中的土地摀了整整20年,遲遲未投入開發。
雖然土地價值因此暴增了近40倍,但這種只追求短期暴利、漠視社會責任的做法,不僅引發了公眾質疑,還遭到了央視的公開點名批評,對家族聲譽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你會發現,一個子嗣過於謹慎,害怕承擔風險,另一個則在高風險邊緣試探、急功近利。
他們兩人的行為模式,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共同構成了李嘉誠商業帝國未來的潛在隱患,也讓外界對家族接班問題充滿擔憂。
為什麼同一個父親,同一種頂級教育,會培養出性格和行事風格如此迥異的兩個人?
答案,或許藏在他們各自人生的「決定性砝碼」裡。
對李澤鈁來說,改變是在1996年。
那一年,李澤鉅遭遇了一場震驚港澳甚至全球商業圈的綁架案。
綁匪開出的條件驚人,要求10.38億港幣的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