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男子堅持不吃晚飯,降血脂、軟化血管,半年後身體狀況……

1 / 6
傍晚六點半,剛下樓遛彎的劉叔正準備上樓休息,鄰居張大爺一邊和他打招呼,一邊自豪地說:「我最近半年都不吃晚飯,感覺清爽不少。你看我血脂和血壓,肯定好得很!」說話間,張大爺還掏出前段時間的體檢單給朋友看。
但劉叔卻發現,這位62歲的同齡人,最近走兩步就氣喘吁吁,有時還抱怨晚上睡得不安穩。
「堅持不吃晚飯真的能降血脂、軟化血管,甚至讓身體越來越好嗎?」——這樣的方法在許多老年群體中悄然流行,但背後的健康邏輯和風險,你真的想清楚了嗎?資料顯示,有不少嘗試者半年後身體狀況與最初預期大相逕庭。
2 / 6
不吃晚飯到底好不好?醫學與科學怎麼說
很多人認為,晚上不吃飯等於熱量攝入減少,從而降低血脂和軟化血管。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人體健康運作離不開均衡的三餐攝入。晚餐不僅僅補充一天所需的能量,也是攝入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必需營養素的重要時間。如果長期不吃晚飯,尤其是對中老年人來說,可能
3 / 6
帶來蛋白質缺乏、肌肉量下降等隱患。
大量權威數據顯示,血脂正常化需要足夠蛋白質和良好的代謝環境。相反,不科學的斷餐容易造成機體代謝減慢,甚至「節食反彈」,引發脂肪堆積和其他代謝紊亂。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極端的「跳過晚餐」習慣對心腦血管的健康保護作用並不如想像中理想,反而可能加速某些基礎疾病的發展。
4 / 6
更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協和醫院對680例高血脂患者的回訪分析發現,長期完全捨棄晚飯的人,血脂下降幅度僅有7.8%,而合理控制晚餐熱量和進食時間的人群下降幅度高達21.6%,差異相當明顯。
堅持不吃晚飯,半年後身體發生了哪些可見與隱秘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