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出現5個特徵,說明你血管「堵」了

走路出現5個特徵,說明你血管「堵」了
美麗夢想 2025-10-18 檢舉

3 / 4

哪些人的血管更容易堵

隨著年齡增長和一些不良習慣影響,血液中的脂質等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像粥一樣的斑塊,使血管管腔變窄、變硬,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

如果發現自己摸不到一側脈搏,或發現一側脈搏明顯比另一側弱。這種狀況除了手指摸錯位置、力度不當等操作因素外,還可能提示潛在的血管性疾病,需引起重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王佐岩表示,動脈狹窄可導致一側脈搏摸不到或較弱,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狹窄。當脂質和炎性物質在動脈壁上沉積,血管內腔逐漸縮小時,血液流量下降會導致相應部位的脈搏減弱或消失。

若狹窄發生在上肢主要動脈,如鎖骨下動脈或橈動脈等部位,就可能出現這一側脈搏無法被摸到的情況。

先天性動脈細小或變異、血管炎症、血栓等,也可能不同程度地阻礙血流通過,造成同樣的臨床表現。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健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血管易堵人群有以下幾個特點:

近親中出現過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

血壓較高、血糖較高、經常吸煙,這些因素會使血管內皮受損。

 

4 / 4

不愛運動、由於職業或疾病常保持一個姿勢,如長途汽車司機、長期臥床的病患等,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4個細節幫你「疏通」血管

保護血管主要靠「養」,生活中可以從以下幾件小事做起。

☑ 遵循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吃蔬果和粗糧,少吃油膩、油炸食品和動物內臟,戒煙限酒。

☑ 堅持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鐘以上。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保持血管彈性和通暢。

☑ 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推手,有相關慢病患者應遵醫囑服藥,並定期監測相關數值。



☑ 50歲以上、有「三高」、吸煙、有相關家族史人群要定期進行血管篩查,如下肢血管超聲、踝肱指數(ABI)測量等,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