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怒斥:別再拿這些瓶子裝東西了,患癌後再後悔就晚了!趕緊扔掉

1 / 6
「老王啊,你家裡那些裝油的礦泉水瓶子,還是別用了!」在社區義診現場,剛退休的老王拿著自家用「舊飲料瓶」裝的花生油,被孫主任一通「批評」得哭笑不得。老王辯解道:「用這麼多年了,都沒事,能省不少錢,不用多費勁。」可孫主任搖頭,「用的時間長了,你真沒發現,油味變了?萬一,那個病,治都治不好!」
一句「治都治不好」,讓原本還在嬉笑的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很多像老王一樣的中老年朋友習慣把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塑料容器反覆用於盛油、醬、鹹菜,覺得既環保又省事。但是,你真的了解這些瓶子背後的「健康隱患」嗎?尤其是第三種,你家可能也在用。這些常見的生活習慣,是否埋下了「癌症」的隱患?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看似不起眼,卻極易被忽視的健康危險。
塑料瓶反覆使用,真的安全嗎?專家一語道破真相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家中老人或自己把礦泉水瓶、飲料瓶等塑料容器重複利用,有的用來裝油,有的用做調味品,甚至用來泡藥酒、浸果酒。這種做法省錢方便,但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健康風險。
2 / 6
首先,這些塑料瓶多數屬於「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僅適合一次性使用。國家食品安全標準(GB 4806.7-2016)明確規定,PET瓶不適合長期盛裝高溫、油脂及酒精等物質。原因在於,高溫、油脂等接觸時,瓶體中可能析出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等有害物質。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研究數據,68%的受訪家庭存在用廢棄塑料瓶二次「盛裝食品」的行為,其中13.7%家庭用於盛裝油類、19.8%用於腌制鹹菜。而國外一項權威調查發現,在37℃環境下,PET瓶浸泡食用油20天,有害物釋出量可升高至初始量的1.7倍。
更令人擔憂的是,鄰苯二甲酸酯和雙酚A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內分泌干擾物,有致癌、致畸、影響生殖系統發育等風險。長期攝入甚至與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多項腫瘤發病率相關。部分省級疾控中心抽檢數據顯示,部分腌菜塑料瓶樣品的有害成分超標率高達9.3%。
重複使用塑料瓶有哪些具體危害?哪些習慣最危險?
堅持用這些瓶子裝東西,時間一長,出現的問題可能超出你的想像。以下三種常見做法,尤其第三種,危害最大,請務必警惕!
長期盛油,油脂易溶解瓶壁有害成分
高溫及油脂成分可加速塑料分子遷移。實驗發現,PET瓶反覆盛油1個月以上,有害成分析出可提升30%-50%。這些化合物進入人體後,可累積於肝臟或脂肪組織,增加肝癌、胰腺癌、甲狀腺癌風險。
泡酒,浸中藥,酒精加速有毒成分釋出
3 / 6
有些家庭用塑料飲料瓶泡藥酒或果酒,覺得密封性好,拿取方便。卻不知,酒精作為極性溶劑,能強烈溶解塑料瓶內殘留的工業添加劑。北京協和醫院曾有案例,一位老人長期飲用自製藥酒,體內檢測出雙酚A濃度為正常人3.9倍。
腌制醬菜,酸鹼刺激促致癌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