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老了,需要伺候的時候才看透,兄弟姊妹,並不是一家人

林語堂曾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
當這幸福只剩懷念時,更珍貴每一次攙扶、每一滴藥湯。
家的意義,不在於聚齊多少人,而是最後你肯付出真心的溫度。
若人生是一場遠行,兄弟姊妹只是曾共撐雨傘的人。
風停雨住,各自修籬種菊;唯有父母,是你永恆的歸途。
人到中年,世事滿目,方懂分擔與照顧都是修行。
修的是你的良知,也是餘生的坦然。
父母老去,需你守護。
兄弟姊妹,不再是城,或許只是一聲問候、一通電話。
世界喧囂,人來人往,願你在這場伺候裡,悟得人生清淡。
家不是一群人熱鬧的場所,更是你心甘情願付出的細水長流。
當所有爭執偃息,山河不語,願你仍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的根源。
兄弟姐妹不必苛求“同心”,但所剩溫情,別因瑣事辜負。
走過暮年,回望時,總有所溫暖。
人生最難是照顧一場疾老。
別讓親情在推諉中消磨殆盡,別讓善意遺失在時間的角落。
陪伴有期,後會無期,餘生漫漫,願你不負每一次守候。
無論兄弟姊妹如何,家終歸因於你的守望而安然。
把握現在,把孝順寫進餘生,寧靜處,願你心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