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老了,需要伺候的時候才看透,兄弟姊妹,並不是一家人

人在世間,倥傯如流沙。
孩提時,總以為家就是永遠的屋簷,兄弟姊妹是命裡注定的脊梁,可時移事轉,恍然發現,有些緣,只是同途暫借的春光。
倚在歲月的門檻,看著父母蹣跚的步履,內心總有說不盡的溫柔與惆悵。
那些年,我們爭搶玩具,也爭搶親密。
到後來,卻要爭置房產、爭分一碗羹。
孝順,漸漸變成人情債。
古人言,“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夕照下,老人的背影更長,也更孤單。
伺候父母的日子裡,才懂血緣之外,其實隔著無數風霜。
兄弟姊妹,從不是並肩一體的柏樹,而是各自分枝的柳條。
年少時,共食一桌飯菜,以為幸福簡單至極。
如今,父母臥床前,才知孝道難行。
誰家飯碗,誰家責任?沉默比吵架更烈。
兄弟姊妹,散落市井,心中各有算盤。
有人常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這句話折射人生百態,也點醒了陪伴的短暫與甄別。
父母老去,才明白:兄弟姊妹,終究不過是路上的旅客。
有情依舊,有義未必。
但也正因如此,陪伴父母,是錘鍊自身的機會。
你若肯俯身,掃淨塵埃,或許能修補傷痕,讓自己寬心無悔。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即使兄弟姊妹漸行漸遠,善待雙親,讓心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