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花生還補腦18倍,楊振寧常吃它,到104歲大腦都不萎縮不癡呆,腎臟比25歲小伙還強壯!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天天外賣,蔬菜、粗糧一口不碰,久而久之問題就來了。
我們身體自己合成不了B族,只能靠食物補充,像是糙米、全穀類、雞蛋、動物肝臟、綠葉蔬菜 。
而精製米麵、加工零食幾乎沒有這些營養。
說到大腦健康,不得不提一個被嚴重低估的「敵人」——慢性發炎。它不是哪天突然發作,而是你每天的飲食、作息、焦慮情緒,一點點累積出來的。
常年飲食重油重鹽、久坐不動、睡眠不足,就是在給大腦「慢性上毒」。
想讓大腦不萎縮、不糊塗,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控制情緒,比吃保健品更重要。運動會刺激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分泌,幫助大腦新生連結、提升彈性。
而你刷劇刷到凌晨、情緒焦慮不堪,再貴的營養也救不了。
很多人只關心“吃什麼補腦”,但忽略了腸道和大腦的密切關係。腸道菌叢的平衡,直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如血清素 。
如果腸道菌叢失衡,腦子也會跟著「鬧情緒」。
益生菌、膳食纖維、發酵食品 ,如優格、泡菜、藜麥、地瓜,是幫你調節「腦腸軸」的關鍵。
但現在外送裡蔬菜少、纖維少、油鹽重,腸道狀態自然一團糟。
還有一個讓人忽略的現實是──年齡不是大腦退化的決定因素,生活方式才是。很多人年紀輕輕,卻注意力渙散、記不住事兒。
不是腦子“老了”,而是被“吃壞了”。
真正讓大腦保持活力的,是長期堅持的生活習慣。不是靠一次“大補”,而是靠每天的“小選擇”。
例如用橄欖油代替豬油;每週兩次深海魚;每天一把堅果;減少加工食品;減少糖和酒精攝取。
還有一點必須說清楚:別迷信保健品。 DHA也好,B族也好,最好的來源永遠是食物本身。
保健品不能取代飲食,更不能靠它「逆轉」不良習慣。
也別指望吃一樣東西就能「補腦」。大腦健康是系統工程,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環境,缺一不可。
只盯著吃什麼,忽略了怎麼活,等於本末倒置。
生活中還有個常見迷思:以為「油吃得越少越健康」。
其實好的脂肪對腦子太重要了。橄欖油、亞麻仁油、魚油中的不飽和脂肪 ,是大腦的「潤滑劑」。
完全不吃油,反而會讓腦「幹掉」。
最後提醒一句:別等到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的時候,才想起「補腦」這回事。
那時候,很多神經通路已經開始老化,補也難補回來。
真正聰明的做法,是從現在開始,讓每一口吃進嘴裡的東西,都為大腦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