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警告:千萬別再買這種水果了!上面爬滿10萬寄生蟲,比砒霜還毒25倍!世衛組織早已拉進黑名單,卻還有人成袋提回家

傳言錯誤 「絛蟲」非「條蟲」
傳言提到「醫生判定她排出的蟲子是『牛帶條蟲』」,傳言說是「條」蟲,但實際應為牛帶「絛蟲」,「絛」發音為「ㄊㄠ」,根據教育部辭典的解 ,「絛」是「用絲編成的繩帶」,而絛蟲的特色之一就是發育成熟後,蟲體會分成一節一節的節片、並隨著糞便排出,與絛字的字義吻合;而且根據口音影片出處應為中國,簡體中文的「條」應為「条」,「絛」應為「绦」,百度寫成「绦虫」 ,即使簡中也是不同字,傳言連病患的正確病名都不正確、可信度大為降低。
根據疾管署「常見腸道寄生蟲病」 ,腸道寄生蟲的病原體分為「原蟲」和「蠕蟲」兩類,原蟲最常見的就是阿米巴原蟲,蠕蟲包括蛔蟲、鉤蟲、鞭蟲、蟯蟲、中華肝吸蟲及絛蟲等,「 蟲卵隨糞便排出後,直接污染或經由施肥間接污染土壤及栽種的蔬菜、瓜果或水源等 」, 最重要的預防方法也包括「不生食牛肉」 。
不生食(包括蔬菜、豬肉、牛肉及魚肉等),水果瓜類需用水洗淨後再食用。
注意個人衛生,勤剪指甲,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
該病例為愛吃生肉 並非桑椹
傳言提到「湖南長沙中醫藥大學醫學院近日接收了一名42歲的女性患者」,但根據中國及海外中文媒體2022年的報導,包括網易 、百度上的濟南時報 、香港01 、星島日報 ,都指稱 該病例喜吃生肉 ,網易的報導提到「近些年在湖南出现大量的地域性的生食類食品,深受年輕人的喜爱」,而百度則提到「生醃海鲜在網路上火了」、「醫生提醒白酒並不能短時間殺死微生物」。
結論
傳言影片提到「牛帶條蟲」為錯誤內容,正確名稱為「牛帶絛蟲」。傳言影片說該病例因為愛吃桑椹而得病,但根據中國及其他華語媒體的報導,該病例是喜歡吃生肉、相關報導都並未提到桑椹。
專家表示,寄生蟲為動物性來源,與桑樹的病蟲害無關,除非中國還有農戶用牛糞澆灌土壤、用來施肥才有可能污染,但桑椹果實離地 90 公分以上,實務上的操作也不太可能碰到上面果實。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