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沒有糖尿病,散步就知道?有糖尿病的人,散步常有這5個表現

人有沒有糖尿病,散步就知道?有糖尿病的人,散步常有這5個表現
美麗夢想 2025-09-19 檢舉

「醫生,我最近散步的時候老覺得走不遠,就氣喘,腿還酸,這是不是有糖尿病的跡像啊?」 一位在工廠上班的患者在體檢複查時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醫生聽到後並不意外,因為在很多時候,糖尿病的線索確實可以透過走路、散步時的細節表現出來。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只是和吃甜食、血糖高有關,其實它對全身多個系統都有影響,而最直觀的信號,往往在下地走路時就能察覺。

散步是最簡單的運動形式,門檻低,適合所有年齡。但一旦身體出現代謝問題,尤其是血糖長期不穩,散步的體驗就會和健康人完全不同。

很多患者並不知道,這些在日常活動中看似小問題,其實早已是身體發出的警告。

糖尿病的發生並不是一夕之間,而是長期代謝異常、血管損傷逐漸累積的結果。與其等到併發症顯現,不如在散步時留心身體的反應。

 

在所有表現中,容易疲勞和氣喘最為常見。 一個人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轉化為能量,身體散步時就會出現能量不足。

肌肉缺乏能量供應,代償方式就是更快消耗儲備,結果就是體力下降,耐力減弱。許多醣尿病患者在散步幾百公尺後就感到雙腿沉重,呼吸加快,還伴隨心慌。

這種情況和心臟功能減退也有關係,糖尿病往往伴隨血管硬化,心臟供血效率下降,散步本該是舒緩的活動,卻變成了負擔。有些人以為是年紀大了,其實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血糖代謝異常。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耐力普遍低於健康人,而這種差距在中老年族群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口渴、多飲是第二個訊號。

散步時本該流汗排水,但糖尿病人常出現異常口渴。原因在於血糖過高後,腎臟需要透過尿液將多餘的糖排出體外,水分隨之大量流失,身體就會頻繁發出口渴訊號。

 

很多患者散步沒多久,就得停下來找水喝,甚至水喝得很多,但口渴仍無法緩解。 這和單純運動後的口渴不同,它是身體在提醒血糖過高。

長期如此,不僅讓散步體驗大打折扣,還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增加心律不整、低血鈉的風險。

有些人習慣隨身帶著飲料,但含糖飲料只會讓血糖更高,陷入惡性循環。醫生提醒,口渴是否異常,關鍵看是否在短時間內出現頻繁、強烈的需求,這往往是糖尿病未控好的早期表現。

第三個常見表現是腿部麻木或疼痛。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非常普遍。

長期高血糖會傷害神經纖維,導致下肢感覺異常。患者在散步時,可能感覺腳底像踩在棉花上,或是針刺般的疼痛,還有人感覺小腿發麻、疲倦。

 

這些症狀和單純勞累不同,它們往往在休息後也不完全緩解。

更嚴重的是,神經損傷常與血管硬化並存,血液循環受阻,組織供氧不足,散步時雙腿容易出現酸脹、疼痛。 久而久之,患者對運動的興趣降低,活動量減少,血糖更難控制。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