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專家推薦:最好的抗癌運動,不是走路跑步

力量訓練,使用啞鈴或者身體重量作為阻力,可達到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效果。
這種訓練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尤其是那些經歷過手術或長時間臥床的患者,可以幫助他們重建肌肉和骨骼的健康,減少術後的功能損失。
力量訓練需量力而行,進遵醫囑,緩慢增加強度,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
8 / 15
間歇訓練,尤其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通過短時的高強度活動和中等到低強度的恢復期間隔,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升代謝率,加強肌肉和心血管的功能。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這種訓練模式不僅節省時間,還因為其高效的燃脂效果而受到推崇。
需要注意的是,執行HIIT需要醫生的仔細評估,確保患者的身體條件適合進行這種高強度訓練。
運動對多種病症都有預防或減輕的效果,所以日常多運動是很好的生活方式。
每一種運動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而最佳的抗癌運動計劃應該是多樣化且個性化的,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偏好以及疾病的階段來定製。
9 / 15
很多人會覺得運動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是運動不應被看作是一種負擔,而應當成為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生命力的一種樂趣和支持。
不管是傳統的有氧運動,還是非傳統的力量和間歇訓練,對增強身體素質都有效果,我們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積極地、智慧地將運動融入我們的生活。
三、如何將抗癌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抗癌戰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運動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通過一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將抗癌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並非不可。
10 / 15
約翰是一位經歷過前列腺癌治療的患者。在醫院做了手術,並且做了多次化療。
在經歷了數次痛苦的折磨後,他不想再這樣痛苦下去了,於是醫生建議他改變生活方式,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適量的運動。
剛開始,約翰選擇了每天30分鐘的低強度運動-散步。體力在逐步恢復,詢問醫生後,他又開始游泳,偶爾也會做瑜伽。
這些運動幫助他增強體力,還大大改善了他的情緒和睡眠質量。
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約翰的恢復情況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
他的醫生表示,運動對於他的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 15
要將抗癌運動融入日常生活,需要制定一個既符合個人健康狀況又可持續執行的運動計劃,並且一定要結合醫囑,量力而行。以下是一些建議:
1. 開始低強度運動:對於大多數癌症患者而言,特別是處於治療期間和恢復初期的患者,身體體能不強,需要從低強度的運動如散步、瑜伽或太極,這些運動對身體的衝擊較小,較容易接受。
2. 逐步增加運動量:隨著體力的恢復,可以逐漸增加運動的種類和強度,如加入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增加運動量的過程應該是漸進的,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導致身體不適。
12 / 15
3. 融入日常生活: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使用樓梯而不是電梯,在閒暇時間進行戶外活動。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實際上能夠有效增加日常活動量。
4. 固定運動時間:儘量在每天相同的時間進行運動,形成習慣。早晨或傍晚時分進行戶外運動不僅能夠享受到新鮮空氣,還能夠避免日照過強。
13 / 15
5. 尋求專業指導:在開始任何運動計劃之前,最好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確保所選擇的運動項目適合自己的健康狀況。
6. 保持積極心態:運動不僅是身體上的挑戰,也是精神上的磨礪。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運動能夠帶來積極的變化。
通過上述措施,運動不再是一項單一的活動,而是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為抗癌之路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制定個人化的運動計劃至關重要。即使是小步,也是前進的一步,每一次運動都是向健康更近一步的旅程。
14 / 15
結語
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機能的恢復,更為心靈帶來堅韌與希望。它是抗擊癌症的一個非藥物療法,對提高生活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我們呼籲每一位讀者,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採納並堅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抗癌之路助力,也為全面的健康管理打下基礎。
15 / 15
此外,我們期望社會各界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資源,鼓勵和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無論是城市規劃的綠色空間,還是社區中的健身設施,都是社會支持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