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強調:早上經常吃雞蛋的老人,過不了多久,身體或有4個改變!

在日常生活中,健康飲食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然而,關于食物的謠言和誤解也常常困擾著我們。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吳阿姨的故事,一個關于雞蛋的「風波」,以及隱藏在背后的健康真相。
吳阿姨今年65歲,是一位慈祥又勤勞的家庭主婦。
每天清晨,她都會準時起床,為全家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水煮蛋。這個習慣從孫子出生那天起就開始了,不知不覺已經堅持了十年。在吳阿姨看來,水煮蛋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方便快捷,是早餐的絕佳選擇。
然而,就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吳阿姨在晨練時被鄰居拉住。鄰居一臉嚴肅地說:「雞蛋膽固醇高,吃多了傷肝!」這句話像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吳阿姨心里炸開了。
她心里咯噔一下,想到老伴血脂偏高,孫子還小,自己也有脂肪肝傾向,頓時感到一陣焦慮。
當天早餐桌上,那盤白生生的水煮蛋就消失了。吳阿姨心里雖然不舍,但為了家人的健康,她還是狠下心來,決定暫時告別雞蛋。這一變化,很快就被細心的兒子發現了。連續三天沒見著雞蛋,兒子終于察覺不對勁。詢問母親后,兒子有點哭笑不得,耐心地解釋道:「媽,您別聽信這些謠言。雞蛋其實是個好東西,如果連雞蛋都吃不得了,哪還有什麼能吃的了呢?」
聽完兒子的解釋,吳阿姨心里雖然踏實了些,但還是犯嘀咕。她總覺得吃雞蛋,尤其是蛋黃,會對身體不好。于是,每當家里再煮水煮蛋時,吳阿姨都會小心翼翼地把蛋黃挑出來扔掉,只吃蛋白。看著垃圾桶里一顆顆的蛋黃,兒子也是萬般無奈,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說服母親。
其實,吳阿姨的擔憂并非毫無根據。近年來,關于雞蛋的傳言越來越多,有人甚至說雞蛋是個高膽固醇的食物,每天都吃雞蛋會影響體內膽固醇水平,甚至會誘發脂肪肝發生。那麼,這些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雞蛋:營養的寶藏還是健康的「殺手」?
雞蛋,這個在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雞蛋消費量為2947.8噸,在世界范圍內排名第一,人均每年消耗雞蛋296枚。這足以說明雞蛋在我們飲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關于雞蛋的謠言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雞蛋不僅不是健康的「殺手」,反而是一個營養的寶藏。
雞蛋內除了有膽固醇外,還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包括卵磷脂。卵磷脂就像一位神奇的「清潔工」,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可將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脂肪微粒乳化,讓其溶于血液,最終被送往肝臟代謝排出。
而且,我們體內約有8成的膽固醇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只有2成左右來自于食物攝入。一個雞蛋內的膽固醇量十分有限,其進入體內也不會全部被吸收利用。身體對食物內膽固醇的吸收利用率平均在30%左右,無法吸收的部分會通過糞便排出。
另外,身體在代謝正常的情況下,會保持膽固醇穩態。一旦食物內的膽固醇攝入量較多,身體合成的量就會減少,反之亦然。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毫無節制地食用雞蛋。對于本身有脂肪肝和高血脂的人群來說,過量攝入雞蛋確實容易加重病情。普通成年人每日攝入雞蛋的量控制在1~2個為宜。就像開車需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飲食也需要適度和平衡。
最新研究:雞蛋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我們無需將雞蛋視為洪水猛獸,只要合理控制食用量,它并不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相反,適量攝入雞蛋,還會給身體帶來諸多好處。《Nutrients》雜志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澳大利亞一項隊列研究內8756名年齡>70歲的老年人進行了5.9年的隨訪,記錄了受試者的雞蛋攝入頻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不吃或幾乎不吃雞蛋的受試者,每周攝入1~6個雞蛋的老年人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均比較低。具體來看,相較于幾乎不吃雞蛋的老年人,食用雞蛋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了29%、全因死亡風險下降了17%。這就像給雞蛋正名了一樣,證明了雞蛋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研究還稱,適量攝入雞蛋與癌癥死亡風險增加沒有相關性,反而對改善血脂代謝、增加抗氧化水平以及改善炎癥的調節性機制等有幫助,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