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2點前沒睡過覺!32歲女老師患癌的最後日記,驚醒千萬人!一定要讀完

1 / 4
我12點前沒睡過覺!32歲女老師患癌的最後日記,驚醒千萬人!一定要讀完!
海歸博士、復旦優秀青年教師于娟在2009年12月被確診乳腺癌晚期伴骨轉移,頑強抗癌一年四個月後於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年僅32歲。
患病期間,她把自己患癌症前的生活寫成癌症日記發到了社交平台上,引發千萬網友關注。
以下內容整理自於娟的癌症日記,希望她的患病經歷和反思,能帶給我們更多思考。
一、習慣熬夜,12點前沒睡過覺
她十多年來的習慣就是晚睡,基本上沒有12點之前睡過覺。 其實晚睡在她這個年紀不算什麼大事,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晚睡,但是長期熬夜真的非常不好。
回想十年來,學習、考GRE、TOEFL、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熬夜理由,與此同時,聊天、網聊、BBS灌水、蹦迪、宵夜、K歌,厲害的時候通宵熬夜,平時的最早睡覺也基本是在凌晨1點前後。
後來患癌,于娟開始自學中醫,看《黃帝內經》之類,才知道早睡的重要性。 23時至次日3時,是肝臟活動能力最強的時段,也是肝臟最佳的排毒期。
如果肝臟功能得不到休息,會引起肝臟血流相對不足,已受損的肝細胞難以修復並加劇惡化。
正因如此,她在確診癌症之前就檢查出肝功能有幾個指標偏高,確診之後還因為肝功能不好無法繼續化療。
可見,「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的說法並不誇張。
2 / 4
二、暴飲暴食,嗜葷如命
于娟是一個從不拒絕美食的人,率性而為,喜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且食量驚人。 就在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但未確診前,她還曾一天吃掉7個螃蟹。
于娟的爸爸是國家特一級廚師,在以前那個物質匱乏、葷食稀缺的年代,她卻能夠全吃葷菜長大。 於是,便養成了「桌上無葷,便無食慾」的不良飲食習慣,一頓不吃肉都不能忍受。
眾所周知,癌症的發病原因複雜,但飲食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乳腺癌的發生和體內雌激素過高有關,而脂肪內的膽固醇正是合成雌激素的重要原料。
此外,日常吃的紅肉、甜食、含糖飲料、酒及其他含有較多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大量攝入也會增加患癌風險。
真心勸誡大家要管住嘴,別等到吃出癌症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