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兩年敗光200萬:千辛萬苦,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一個廢人

最近,有個新聞很火,在微博上的閱讀量,已經過億。
哈爾濱的劉女士,將22歲的兒子送到國外讀書,兩年最少花了200萬。
結果是,兒子卻連預科都沒有通過。
回國後也天天在家玩遊戲,吃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一口口餵。
22歲的兒子,和家人僅剩下的交流,就是要錢。
12年前,劉女士和丈夫和平離婚。離婚後,孩子被接到奶奶家。
劉女士和前夫,雖然後來都各自組成了新的家庭,但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只要是兒子想要的東西,都會無條件滿足。
這份疼愛,卻沒有讓兒子樂觀開朗,反讓他越來越頹廢。
留學回來後,兒子連飯都需要家人去餵。
他們千辛萬苦,想給兒子最好的,到最後,卻終於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廢人。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大家普遍的觀點是,過多的給予,會把孩子培養成巨嬰。
再愛孩子,如果你是三觀正確的父母,都應告訴孩子這四件事,而不是簡單地替他們承擔。
閱讀無法確保你走上高峰
卻可讓你免於跌入谷底
新聞中22歲男孩的現狀,到底是怎麼造成的?
劉女士是高薪的公司主管,一直都覺得,就算孩子成績差些也沒什麼。
然而,成績差真的就不算一回事嗎?
要知道,和成績差相對應的,是孩子自控力、自律力,甚至是時間觀念的同步下滑。
還記得,去年那張刷爆網路的「烏鎮網路飯局」圖片嗎?
眼尖的網友發現,參加飯局的網路大佬們,幾乎都是名校出身。
當然,不是讀書,考上了好的大學,你就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但讀書,一定可以開闊你的視野,培養你的思考能力,養成你優良的習慣,讓你邂逅更多優秀的人。
讀書,未必能讓你身價暴漲,到達人生巔峰,但一定能讓你活得更灑脫,和自由。
所以,請不要放任孩子成績變差,請告訴孩子,閱讀能讓你免於跌落谷底。
父母的婚姻 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為什麼說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不能因為自己的婚姻失敗,就把所有的鬱悶和埋怨,都傳給孩子。
也不能因婚姻出了問題,就不顧原則,無底線的對孩子好,寵愛到極點。
任何一種,都過猶不及。
新聞中的母親劉女士,犯的正是第二種錯誤。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婚姻穩定的時候,給孩子足夠的溫情,給他們三觀正確的家教。
如果婚姻實在不可維繫,也該告訴孩子,爸媽的婚姻只是個意外。
而在這樣的意外很多,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賣慘,不越界,就算婚姻出了裂痕,也不會過度影響孩子。
你告訴孩子,父母的婚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
他的獲得,或失去感,才不會那麼強烈,他必將活得正常又陽光。
選擇是一種手段試誤是一種獲得
新聞中這位22歲的小伙子,他的人生,一直都在父母的安排和計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