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和父母不親的人,反而更幸福?

她明白父母觀念的不合理甚至扭曲,但也期待著他們的認同,渴望著歸屬感和愛。
所以才一次次退讓,一次次選擇家人。
但她也清醒地意識到,家人可能永遠不會改變,也不會承認對她的暴力和影響。
家庭能帶給自己的東西,十分有限且負面,充滿壓抑、困窘、自我懷疑。
後來,她的另一個哥哥泰勒告訴她:
“外面有一個世界,一旦爸爸不在你身邊灌輸他的觀點,世界就會看起來大不一樣。”
她做了一個決定:即使艱難,也要走出家庭,徹底為自己負責。
後來,她面對父親的施壓,依舊擠出時間拼命自學,成為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
她的努力讓她有機會接受教育,教育則讓她有機會從被家庭影響的思維範式裡跳出來。
讓她認識到,世上還有很多可能性。
當記者問:你是從何時起,決定不再遵從父親為你設定的框架而活,去尋找真正的自我?
她答道:
我換了個視角去看待這一切,而不是拘泥於眼下發生的事。
如果我的未來注定沒有家人的參與和支持,我寧願選擇先主動離開。
當塔拉暫時放下對過往的執念,對父母的怨恨,家庭的影響,她開始重點關注自己的成長。
“認清自己,然後做自己”,這句話不是輕描淡寫的口號,而是混合著血淚的掙扎,需要為之付出代價的信念。
包括,失去家人現在的理解和支持。
這個視角的轉換,就是改變固有心智模式的開端。
彼得·聖吉認為,改善心智模式的過程,從本質上是把鏡子轉向自己。
“試著看清楚自己的思考與行為如何形成,並嘗試以'新眼睛'獲得新的信息、
以新的方式對其進行解讀、思考和決策。本質上,這是一個自省、學習、創新和變革的過程。”
我喜歡塔拉,不僅因她足夠勵志,更重要的是她代表的是一種對待人生命運全新的思維模式。
儘管過程中諸多糾結反复,內心也會孤獨失落,家庭的影響還會繼續。
但最起碼,她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而當塔拉成功後,她的母親反思道:“你是我的孩子,我本該好好保護你。”
塔拉覺得,“那一刻,她才第一次成了我的母親”。
“我不為自己負責,也不會有任何人來為我負責”
有句話叫,認知和格局決定人的一生。
而認知的最底層,就是“心智模式”。
但遺憾的是,人們總是傾向於按照最初的認知去創造“現實”。
認知心理學家瓦瑞拉認為,人的認識並非一個簡單被動地反映客觀事實的過程,
而是我們的經驗世界主動創造的過程。
我們可以選擇伴侶、朋友、同事,但永遠無法選擇血緣和社會。
這一份無法選擇,讓成長於不健康環境中的孩子,極易被塑造成既定模樣,形成不健康的心智模式。
包括二元對立,僵化封閉,情緒化、感覺化,選擇性失明,非理智等等。
接著,我們又會不斷吸引和強化自己原有認知的人和事,深陷本應逃離的“認知監獄”。
如此,人一直在一個惡性循環裡打轉,一生都無法實現自我超越。
這時,修正家庭或環境已無太大可能,唯一的方式是——
改變自己。
真正的超越,未必是簡單的逃離家庭,而是克服那個被錯誤影響的舊我。
而打破這個舊循環,就需克服不健康的心智模式,建立新的心智模式。
這樣,才能真正掙脫過往經歷的束縛,得到自我救贖與解放。
為此,在具體的生活中,你可以:
a.覺察與反思
多一些自我審視,看看自己是否有“為人生負責”的態度,並努力和自己和解。
不再和過去較勁、和世界較勁、和自己較勁、和痛苦較勁。
自洽,是改變心智模式的基礎。
b.改變固有思維
特別要審視一些定勢思維、刻板印象。比如:
Ta那麼有錢,一定是靠別人吧。
Ta那麼幸福,家庭條件一定特別好吧。
…………
改變極端、狹隘的思維模式,建立更開放的認知,
才有機會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構建起更加理性、自信和整合的自我。
c.持續學習
養成向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學習的習慣,例如讀書、觀影、旅行、體驗新事物等。
遇見不同環境、不同經歷、不同個性的人,會讓我們的心態更開放,看到自己世界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如蘇格拉底所言: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d.通過小事突破自己
改變心智模式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些很小但又不簡單的挑戰裡得到突破。
例如,勇敢在會議上發言,嘗試一個新的項目,看一本理論性很強的心理學書籍等。
另外,如果環境影響很大,就嘗試換一個更加積極、開放的環境。
人的一生都有機會進行精進與改良。
當你不斷努力建立開放多元的心智模式,以開放態度看待他人和世界,不固步自封。
你會感到,內心有股力量升騰而起,讓你不再自我批判,而是尋找創造新機會。
至此,你就會走入改變心智模式——改變境遇——進一步修正自己的“正向循環”。
寫在最後
我們會發現,那些在缺愛的環境中成長,和父母不親,和原生家庭保持適度距離,反而更幸福的人。
或許正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絕望之後,學會了為自己負責,建立了健康心智模式的人。
我想起一個歌手分享過,她十幾歲時發現一個問題:
父母真的沒有精力,也沒有意願來管自己。
於是,她說出了那句對我影響至深的話:
“有一天我突然清醒了,要是我不打起精神,那誰都不會為我的人生負責啊。
“即便那個人,是我的父母。
“從那一刻起,我開始徹底轉變。努力改變,試圖影響或決定自己的命運。”
願你也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世界和我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