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無德之人,注定命窮一生

你嘴裡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唐代詞人溫庭筠,一生才華橫溢卻屢試不第,終身坎坷。
這和他沒有口德,有很大關係。
有一次他外出公幹,路遇一男子。看男子氣宇軒昂,覺得他比過了自己,於是上前挑釁。
溫庭筠說:你威風什麼,不過也就是個長史、司馬這樣的小官吧。
對方說:不是。
溫庭筠說:那就主簿、縣尉這類芝麻官。
對方又答:也不是。
溫庭筠一聽,以為這人不是官,直接開口罵道:那你還有臉這麼神氣。
誰曾想到,這個人居然是微服出巡的宣宗皇帝。
皇帝氣得回宮後就把溫庭筠貶去做了城尉。
溫庭筠大好的前途,被他一時的嘴臭斷送了,此後一生鬱鬱不得志。
齊善鴻教授說:嘴上無德,都是命窮之人。
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一個人如果沒有口德,既留不住上天給予的運氣,也斷送了自己後天的福氣。
人生只能不斷滑落深淵,窮苦一生。
01
無謙遜之德
《易經》六十四卦裡,六十三卦都有吉有凶,只有謙卦全吉。
滿招損,謙受益。
傲慢無禮,徒增禍患,低調謙遜,才是載福之道。
唐伯虎年少的時候,才氣縱橫,但是傲氣過甚。
在科舉考試結束之後,還沒有放榜,就揚言自己肯定能考第一。
全國那麼多才子聚在一起,唐伯虎此言未免太過狂妄。
這讓很多人心裡不是滋味,於是上告皇帝,認為唐伯虎作弊。
朝廷一查,果然查到有人作弊。
唐伯虎就這樣被人牽連,鋃鐺入獄,人生急轉直下,從此一蹶不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一個人管不住嘴巴,太招搖,太驕傲,早晚要遭遇禍患。
王安石在剛擔任宰相的時候,對同僚也是不屑一顧。
因為新法的推行問題,王安石和大臣們有不同意見。
他直接說:你們如果和我一樣多讀點書,就不會在這裡說三道四,錯誤百出。
言外之意就是你們讀書都太少,沒我博學就別開口了。
當時在場的很多人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學士,王安石一句話就把他們都得罪光了。
在後來的新法推行中,這些人都不買賬,不得已他只能提拔很多無根基的新人。
這些新人能力差不說,還有很多投機分子,這也最終導致了新法的失敗。
後來王安石被貶,新法被廢除殆盡,一生心血付諸東流,不久之後,王安石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古人說:說話行事勿猖狂,禍福淵潛各自當。
猖狂還是謙下,這是直接關係著一個人的禍福。
狂惹眼,傲招恨。
一個人如果總是口出“狂言”,高調傲慢,這樣的人往往一生難以順遂。
02
無尊重之德
唐朝的時候,有個叫蕭穎士的小官。
雖然官不大,但是為人狂放,講話刻薄。
有一天他外出遊玩,中途在旅店休息,遇到了一個老頭帶著小童進來躲雨。
本來他喝酒賞雨興致正濃,看到店裡來了不速之客,頓時覺得掃興。
看這個老頭衣著普通,於是出言不遜。
一會兒說老頭帶個書僮裝文化人,一會兒又嫌棄老頭窮酸。
過了一陣子,雲收雨歇。
門外來了一隊侍衛,帶著車馬把老頭接走了。
他這才知道,這個老頭就是吏部王尚書。
回去之後,他寫了很長一封信,帶著去王尚書家里謝罪。
王尚書說:你自恃才名,所以才無禮到這個樣子,恐怕這輩子只能中個進士了吧。
果不其然,蕭穎士在官場一生不得志,一輩子只當了一個不入流的小官。
古人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