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朋友,親情也很淡薄,原因有3個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人生在世,幸福的人生何其相似,不幸的人生卻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連親情也比較單薄,不要帶著詬異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尋常的幸福不是人人都能擁有,那些「與眾不同」的背後,往往有著難言之隱。
正如網友阿星混剪的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讚。他說:“你可以放棄他,但不要歧視他,因為你不知道在他身上發生過什麼。沒有誰不嚮往親情友情,能選擇遠離這些的人,內心不知道經歷過怎樣的磨難。”
01
糟糕的原生家庭,是一生無法癒合的痛楚。
對很多人來說,只要一提起老家,就有源源不絕的話題。
例如,老家的風景和風土人情,都寫滿了滄桑,艱難中飽含著甜蜜。在那段缺衣少食的歲月裡,一家人同甘共苦更值得紀念。
可是,有的人卻沒有那樣的幸運。糟糕的原生家庭像是揮之不去的惡夢,是一輩子無法癒合的傷痛。
我的同學阿明,打小就和姊姊相依為命。
起初,父親患上了重病,臥床不起,後來,母親遠走他鄉,杳無音訊。再後來,家徒四壁,父親因為缺醫少藥,很快病逝。
成為孤兒後的姐弟倆,寄居在伯伯家,因為伯母十分厲害,姐弟倆常常飯都吃不上。不得已,又搬回到他們那棟搖搖欲墜的泥巴房,靠著好心人的捐助和微薄的孤兒救助金艱難度日。
姊姊鼓勵阿明好好讀書,她自己卻早早地加入了打工的隊伍,又早早地結婚生子,對於阿明的照顧,也在阿明考入高中那年戛然而止。
所以,在我的印像中,阿明幾乎不會笑,也不屑於和同學、老師往來。他一味埋頭苦讀,似乎周遭的一切都和他無關。
還好,命運並沒有虧待阿明,他考入了師範院校,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老師,回鄉任教,與仰慕他的一位學生結了婚,一家人就住在學校的教室宿舍,也沒有絲毫的張揚。
阿明從不參加同學聚會,關於他的消息,總是少之又少。大家每次談起他,都覺得他就是一個冷峻的旁觀者,他似乎遊離在現實世界之外,又苦苦地掙扎著,只期待能擁有一席立足之地,就這樣安安靜靜、平和順暢地過完這一生。
也許,對阿明這類人來說,自己就像無根的浮萍,那些漂泊不定的歲月不堪回首,再也不要提及,一旦找到了歸宿,人生就是全新的開始,更加不需要旁人的喝采與關注,只需要兩個人,顧好他們的家,就擁有了全世界。
02
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人,不再把更多的人請進生命裡。
電視劇《羋月傳》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年老的羋月成為太后,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白髮蒼蒼的她,看到了樣貌和神情酷似初戀愛人的魏醜夫,一時間愣住了,心中不禁感慨萬千,遂命他與自己相隨。
在電視劇情中,羋月的一生,波瀾壯闊,在愛情與權力的糾葛中,她捨棄了愛情,選擇了為國效力。當一切繁華落幕,她最念念不忘的,是她愛而不得的初戀黃歇。所以,才會在年邁之時,將偶遇的魏醜夫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