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以後,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反而是真的不簡單!

四十歲以後,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反而是真的不簡單!
美麗夢想 2025-11-08 檢舉

漸漸地,我們好像失去了原本生活的方向,不知該往哪走,只能繼續尋求別人的幫助。

人過中年,重新找回自己的訴求變得強烈,於是我們開始接受獨善其身的好處,追求自我愉悅的生活。

 

配合他人這件事,在年輕的時候叫做「禮貌」,可是當精力下降,

 

時間緊迫,目標明確,顧慮就會變少,專注自己、取悅自己,就變成更為明確的目標。

這是一種進步,肯主動放下一些事、主動擁抱一些事,就是人們啟智的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遭遇外在的評判和質疑,但那不再重要,

 

只有自己完全欣賞自己,就是學會了自我愉悅。

人生就是從喧囂走向孤獨的過程,在熱鬧時不失本心很難,安靜時拾起本心很簡單。

就算身邊的朋友漸漸遠離,也終不會懷疑自己,而是獨享安寧愜意,

這種人生才是真正的智慧人生,才是真正的隨遇而安。

 

 

人老了親情薄如紙,面對日漸老去的母親,我逐漸明白了這個道理

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老話講得沒錯,人老了,親情真的薄如紙。

小時候,總覺得日子很慢,有大把的時間跟父母膩在一起。如今長大了,母親的鬢角竟斑白,她的話語也變得溫柔又嘮叨。

但我忽然發現,這世上最溫暖的關係,也抵不過光陰的刀鋒。

 

前幾天和母親通電話,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她嗓音裡那股微弱。有一句老詩說:“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我們終究到了各自忙碌的年紀,原來不是親情變淡了,是距離讓感情透成了一張薄紙,風一吹就皺了心頭,捏在手裡怕碎。

 

每逢夜深,想到母親在老家的小樓中邊嘮叨邊織毛衣,我才明白「三春暉」何等可貴。回憶小時候她餵我吃飯、帶我上學,那,是一種無人可取代的溫柔。有人問我:人老了,親情為何變淡?其實時間是慢刀子,把相處的機會一點點剝離。當初嫌棄母親的絮叨,如今想聽卻再也沒時間多坐一會兒。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但現實裡,我們都被生活推著往前走,「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想陪媽媽吃頓飯,結果永遠在下次;想給她買條新圍巾,最後都成了快遞遙寄溫柔。哪有時間等我們慢慢孝順?

所以別再猶豫了,就算只是微信問候一句,多跟媽媽聊聊天。人生下半場,孝順永遠不嫌早。願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要等親情變淡,才追悔莫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抓緊時間,好好珍惜那張紙般微薄卻無比珍貴的親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