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北大教授夫人,斷水斷食4天,臨終前留一下一句話震驚無數人

2017年,著名政治學家、北大教授趙寶煦的夫人陳司寇逝世,享年96歲。
她的死因竟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選擇斷食斷水、堅決拒絕兒女的幫助。
陳司寇跟大多數老人都不一樣,她有充足的退休金、養老錢,三個孩子也事業有成,家境殷實,她為何要選擇斷食而死呢?
臨終前她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至今都令眾人深思。
要強的女孩
陳司寇出生於1921年的江蘇一個小村莊,從小家裡就十分的貧困。
為了追求知識,實現自己的求學夢想,陳司寇一直辛苦的打各種零工,就為了能賺點錢,讓自己進學堂。
好在,命運還是眷顧她的,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和不懈的努力,陳司寇最終考入了北京大學。
這對一個出身貧寒的農村女孩來說,相當於魚躍龍門,拿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進入北大後,陳司寇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她遇見了愛人趙寶煦。
兩人的相遇可以說是緣分使然,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成長背景和人生經歷。
這讓他們有許多的共同語言,所以漸漸的兩人就走到了一起。
畢業後,兩人都下定決心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司寇成為了北京一所中學的政治老師,而趙寶煦則留在北京大學任教。
兩人的事業雖然各有發展,但在家庭生活中,陳司寇始終是趙寶煦堅強的後盾。
老伴兒離世
1976年,陳司寇退休在家,對許多人來說,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是悠閒自在的。
但對她來說,退休之後反而更忙了,因為她退休了,老伴兒還沒有。
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老伴兒的身上,事事以他為先。
當時,兩人的年紀都不小了,陳司寇想著要好好保養兩人的身體,爭取不給兒女添麻煩。
於是一天三頓換著花樣的做吃的,爭取每天都是營養均衡。
為了能在思想上跟上老伴兒的步伐,同時不被時代落下,她每天都會讀書看報看新聞,日子過得十分的充實。
2009年,趙寶煦不幸罹患了癌症。
對癌症來說,其實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癌症病人去醫院做檢查,醫生要把檢查結果告訴家人,就是害怕病人心態受影響。
所以說,很多的癌症病人到生命的最後,其實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
但是對於這個檢查結果,老兩口卻表現的十分的坦然,他們跟兒女說,中國的平均壽命是70歲,我們已經活的夠本兒了,現在多活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
知道老伴兒生病之後,陳司寇對老伴兒的照顧更加的體貼了,她會在書上找健康的食療方子給老伴兒做著吃。
就這樣,在陳司寇的精心照顧下,趙寶煦又樂觀的度過了三年時光。
這三年裡,他生活的十分的幸福,沒有因為生病就在病榻纏綿,而是和以往一樣,可以說生命的最後,活的非常的有質量。
2012年,趙寶煦去世,堅強的陳司寇並沒有被悲傷擊倒。
她明白人的一生就是赤條條來,赤條條走,也許生命到最後,只有自己能永遠的陪伴自己。
堅持獨身生活
她很快從悲傷中走出來,重新恢復了之前的生活。
只不過這次就只有她一個人了。
在獨居生活中,陳司寇展現了強烈的生活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她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每天堅持運動、閱讀、外出活動,保持身心健康。
她之所以晚年能活過的如此幸福,就是因為在年輕的時候,她就養成了嚴格要求自己的習慣。
即使在90多歲高齡,她仍然堅持每天早起,並按時完成既定的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