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在失去丈夫後,才發現娘家回不去了
我們總以為,娘家是女人最強的後盾。
“娘家來人了”,這是非常驚喜的時候。
但女人別太天真了,自己的小家庭紅紅火火的時候,一切都好說,娘家還把你當為座上賓。
尤其是丈夫本事大,娘家人還要來投靠,這娘家的親密度很高。
一旦女人失去了丈夫(離婚、喪偶等),人生出現了重大轉折,跌落到低谷,會發現很多人的娘家,其實是回不去的。
01
說兩個古人的例子。
宋朝的李清照,丈夫趙明誠過世之後,帶著很多的古董、金石等,顛沛流離失所。當時,北宋滅亡,南宋根基未穩。
1132年,她到了杭州,住在弟弟家。但也是暫時借住,覺得冷落。後來她改嫁給張汝舟,也吃盡苦頭。
清代的曾國藩,飽讀詩書,也算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人。但是他對女兒的婚配,是很傳統的。
大女兒曾紀靜,在父母的安排下成婚。婚後與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丈夫劣跡斑斑。
迫不得已,她離婚了。在當年,離婚是丟臉的,女人的地位是卑微的。
曾紀靜離婚之後,還是無法回到娘家,在婆家積鬱成疾,非常淒涼。
可見,人們的傳統觀念是「根深蒂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尤其是農村,看到女兒出嫁了,又回來了,很丟臉。一家人都覺得沒有臉面,被人指指點點。
一些愚昧的娘家人,就是女兒帶著愛人和孩子,到娘家過年,都不能住正屋。這女人不心酸嗎?
要是沒有丈夫的女人回來了,可能大家看女人如瘟疫。
其實,就算娘家人不封建,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女人回不來了。畢竟,此一時,彼一時。
和我同村的小劉,是家裡的姐姐,出嫁的時候,弟弟背著出門,哭得稀裡嘩啦。
小劉嫁給了隔壁鄉的男人,夫妻一起養豬,條件也還好。
過了十幾年,夫妻富起來了,丈夫卻開始朝三暮四,找了第三者。這下子,小劉忍不住,一氣之下回娘家。
到娘家住了三天,弟弟客客氣氣的,招待也不錯。
第五天的時候,弟弟說:“姐姐,你還是回自家吧。”
小劉懵了:“這不是自家嗎?”
弟弟也有苦難言。現實,都是弟嫂做主,房間都被弟嫂安排了,沒有小劉的一間房。
還有家裡的果園、拖拉機等財產,都被弟嫂管住了。
就是父母,都沒有說話的權利。老父母從大房間搬出去,到距離一百公尺外的老舊房子裡居住了。
是的,娘家的變化,讓女人沒有容身之處。
第一,嫂子當家,錢財都不想分給嫁女。或是哥哥弟弟當家,人也自私,怕姊姊妹妹來爭奪。
尤其是沒有丈夫的女人,長期在娘家,戶口也在娘家,這就有爭奪的機率。錢財面前,人是寸步不讓的。
第二,父母已經老了,無法為女兒爭取什麼權益。也只能喊女兒,只能自己想辦法,別麻煩哥哥弟弟。
父母的房子也許變得很小,女兒回來了,都沒有辦法安一張床。
第三,房間也許已經過戶到哥哥弟弟名下,女人回來,就屬於借宿,本質上和旅館差別不大。
第四,女人帶著很多財產來娘家,大概率會被虎視眈眈。錢財耗盡了,女人還要另外考慮前程。
尤其是帶孩子來的女人,情況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