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非洲尪5年!她熱心「買8支iPhone送婆家」 抵達後「連泡麵都吃不起」超崩潰:跟想像不一樣

不是她嫌棄當地食物,實在是那賣相和做法,跟中國人的胃口差太遠。
9 / 13
當地主食是玉米糊,熬得像年糕一樣,黏成團,吃的時候得用手捏一塊,蘸著菜和湯汁往嘴裡送。
食材其實挺好,是新鮮羊肉燉的菜,但看上去就是亂糟糟的。
10 / 13
有一半加納血統的 Samson,在奶奶和親戚們期待的眼神里,做了半天心理建設才敢吃一口。
吃完後他還立馬打了個冷顫,再也不肯吃第二口。
忙姐更絕,直接躲到後面,寧願自己煮碗清水面吃。
但她從沒用過煤油爐,怕操作不當把廚房炸了;而當肉哥拿火柴點爐時,兩人都嚇得一愣一愣的。
連吃飯、出門都這麼費力,到加納的這幾天,忙姐每時每刻都想回家。
折磨了半天終於吃上熱面的那一刻,她覺得比以前吃大餐還滿足。
11 / 13
有人可能會問,做飯這麼麻煩,為什麼不去外面吃?
答案是 「吃不起」。
加納發展明明落後,物價卻高得離譜,要是真想在這定居,沒點家產根本扛不住。
泡麵吃不起,物價太離譜這離譜的物價,讓忙姐直呼:根本吃不起。
但如果想在餐館吃頓正常的飯菜?
那更得花大錢。
普通的雞肉飯敢賣80塊(約新台幣340元),吃頓海鮮,食材遠沒中國豐富,結帳時卻要七八百(約新台幣3000多)。
這麼高的花費,把原本沒打算下廚的忙姐只能自己動手做飯。
她忍不住回想,以前在中國,面對物美價廉的美食還挑三揀四,到了加納,連吃碗泡麵都覺得香。
加納不光餐廳定價高,其他東西也賣得貴。
忙姐去當地 「步行街」 逛了一圈,貴的東西覺得不划算,便宜的又看不上眼。
所謂的 「步行街」,其實更像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市場:兩邊的貨物堆得老高,中間的人行道窄到不行,兩個人並肩走都擠不下。
在中國被當成 「垃圾食品」 的泡麵,到了加納直接 「身價暴漲」。
忙姐在加納吃的第一頓飯就是泡麵,在中國頂多賣十幾塊的東西,在這居然要50塊(約新台幣212元)。
12 / 13
她掃了一圈,賣的不是 「中國義烏小商品」,就是二手貨;稍微好點的新品貨,價格至少比中國翻一倍。
也難怪很多加納人寧願買二手貨,能省則省——這也是為啥有中國人靠賣二手貨到非洲賺錢。
逛下來,忙姐陷入了 「想花錢沒地方花,花了又覺得虧」 的糾結中。
就加納的物價和生活條件,也難怪肉哥跟忙姐結婚5年,才想著回一趟老家。
連本地人都有點嫌棄的非洲老家,真搞不懂有些中國女孩為什麼要拋棄中國的一切,跟著非洲老公搬過去,到底想要什麼?
忙姐不 「戀愛腦」,選老公看人品不過忙姐和肉哥沒打算在非洲定居,這次就是陪肉哥回來看看親友,最後還是要回中國的。
而且經此一遭,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忙姐都不想再去加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