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主持人病逝!友人悲痛曝:發病1小時就過世, 享年49歲3症狀已經晚期

1 / 7
資深電台主持人沈鴻元在《台北爵士夜》主持人超過20年,老觀眾一定都聽過他的開場白「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好,我是......沈鴻元」
他擁有豐富爵士樂知識,在音樂界占有一席之地,但近日卻傳出他病逝的消息震驚許多粉絲
包括知名音樂評論家馬世芳、蘇重、雷光夏等人,稍早都紛紛發文哀悼,「實在太震驚,到現在都不能相信」。
根據ETtoday報導,沈鴻元自學生時期就熱愛爵士樂,大學畢業後先到夜店當DJ,轉而進入台北愛樂電台工作擔任《台北爵士夜》主持人超過20年,專業知識及流利口條深受喜愛,更曾獲廣播金鐘獎項肯定。
據悉他去年5月診斷出膽管癌,住院治療了3-4個月,出院後狀況好轉,沒想到昨晚卻突然發燒, 發病後僅1小時就離世,而醫生也表示「膽道癌致命率高,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雖然大家比較少聽到,但致命率很高」。
2 / 7
面對生老病死,我們很多時候是無力的,但生命的意義正在於此
沈鴻元放棄了高收入的飛行員工作,選擇喜愛的音樂領域,這也讓他被不少人記住
在離開之後被人懷念——既然決定不了結局,那就活在當下吧!
人得了膽管癌會有哪些症狀表現,怎麼引起的?
大多數人聽到黃疸就會想到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臟類疾病,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黃疸症狀都是說明肝臟問題,有一種無痛性黃疸,也就是梗阻性黃疸的出現,往往是提示了身體可能出現了更嚴重的疾病。
肝門部膽管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梗阻性黃疸,多數都是無痛性黃疸,其中95%以上的患者都是因為黃疸確診。
如果患者有中上腹隱痛不適病史,逐漸出現黃疸,且多呈進行性加深,伴有皮膚瘙癢、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樣大便等症狀時,就要考慮是否患上膽管癌了!
3 / 7
膽管癌早中晚期症狀怎麼辨別?
黃疸雖然是肝門區膽管癌的常見症狀,但不是早期症狀。
膽管癌在早期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可能僅會出現中上腹脹、隱痛不適、厭油膩、乏力、納差、體重減輕等非特異性症狀,會隨著黃疸的出現這些症狀也會表現的更明顯。
也有少數患者可能會發生上腹痛、畏寒、發熱、黃疸等膽管炎表現,容易被誤診為膽結石,部分患者合併膽管結石。
4 / 7
處於這個階段說明腫瘤體積小,膽管未被堵塞,膽汁還可以通過;同時癌細胞未侵犯膽囊壁上的神經和向外擴散,患者此時沒有疼痛的症狀。
一旦臨床症狀表現明顯時大多已經進入中晚期,這時主要表現為黃疸、腹部不適、畏寒、發熱、二便異常、出血傾向等。
黃疸:95%以上的肝外膽管癌患者都會出現黃疸,肝內膽管癌較少見。
中上段膽管癌可表現為進行性、無痛性黃疸,少數下段膽管癌和壺腹部癌可表現為波動性黃疸。
腹痛不適:部分晚期患者以及合併膽石症的患者,可出現肝區疼痛、中上腹痛不適等症狀。
畏寒、發熱:患者可合併膽道感染,感染細菌最常見為大腸桿菌、糞鏈球菌及厭氧性細菌。
內鏡和介入放射性檢查可誘發或加重膽道感染,出現右上腹疼痛、寒戰高熱、黃疸,甚至出現休克。
二便異常:大便灰白,呈白陶土色,尿色深黃,如濃茶。
出血傾向:如伴發凝血機制障礙,可表現為牙齦出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到了中晚期這一階段,腫瘤體積進一步增大,造成膽管堵塞,膽汁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出現黃疸,黃疸的出現進一步導致肝功能損傷。
膽管癌是一種消耗性疾病,癌組織跟機體搶奪營養,加上中晚期患者食物攝入不足,二者共同作用下會導致患者體重驟降,皮下組織減少,精神萎靡等惡病質的表現,這時要儘快通過肝膽外科核磁共振或CT來明確並進行手術干預,同時還需注意飲食。
哪些人群容易得膽管癌?
膽管癌並不是一種常見的腫瘤疾病,它在癌症患者中的比例不到2%,然而近幾年來其在全球的發病呈增多趨勢。
膽管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消化道腫瘤中居第5位,患病年齡多在50-70歲之間,男性略多於女性。
眾多研究表明,以下5類人群容易被膽管癌盯上,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