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人「突然變得不親了」 可能是一直吃虧的人「不願意再吃虧了!!」

如果一家人「突然變得不親了」 可能是一直吃虧的人「不願意再吃虧了!!」
美麗夢想 2025-09-12 檢舉

 

2 / 3

那堵牆其實是鄭家的,後來鄰居借光蓋了房子。現在鄰居卻說那牆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為此兩家人鬧上了公堂。

兩家人說來說去也沒有什麼結果,於是鄭板橋的弟弟寫信向鄭板橋求援,希望哥哥能和縣令溝通一下。

鄭板橋得知原委後,並沒有干涉縣令的決定,並勸弟弟退讓一步。

並隨信寄了一幅字「吃虧是福」。

在字的下面,還附上了一段意味深長的題跋:「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

我們理性分析一下這事,對於鄭板橋和他弟弟來說,在這件事上的退讓並不會影響他們自身太多,反而成就了他們謙讓的美名,所以此時「吃虧是福」。

但是,如果在一件事上吃的虧對你自身影響很深,那就是咽不下的損失,反而不適合「吃虧是福」這個說法了!

所以,「吃虧是福」的前提是自己能不能吃得下去。 這在家庭關係中同樣適用,逮著一個人索取,讓他吃虧受累,時間長了,誰能樂意? 明確的邊界感和合理的責任分工 明確的邊界感和合理的責任分工,在維繫家庭關係的平衡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若家庭責任全由一人承擔,承擔之人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久而久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出現問題。 每個人經歷的事情千千萬,自然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

堆疊起來,煩惱多了很容易就會引發消極、悲傷、無助、暴躁等情緒。 而這種情緒不及時消化掉,就會發酵,在家庭中蔓延,消耗整個家庭的能量,導致「家庭內耗」的局面。

上面的付出型是幹得太多、吃虧太多;還有一類負能量滿滿的家庭成員,他們是啥也不做,還總是把自己往受害者的角色里代,怨天尤人! 永遠覺得自己不幸福,遇到事情時總是甩鍋給別人,抱怨別人不好。

 

3 / 3

在這類人的觀念里,錯的永遠是別人,而他們的每一分付出都被他們自己無限放大。 在這樣嚴重內耗的家庭里,家人相處只會越來越艱難,家庭興旺更是無從談起。 畢竟,一個家想往上走,離不開和睦的氛圍,而要想和睦,就得有明確的邊界感和合理的責任分工。

長時間處於畸形的情感氛圍中,人會變得自卑、敏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如何感受世界的美好,去糾正自己不正確的三觀。 所以,不要過度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別人身上,多關注自己的內心,即便那是你的家人。 如果因此一家人突然變得不親了,請相信,那不是你的錯。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要在家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學習相處之道,學會感恩與付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