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養老」火了: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太治愈了

「新型養老」火了: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太治愈了
美麗夢想 2025-09-08 檢舉

隔代養老

之前,「全職兒女」 這個詞很火,一度成為年度網絡流行詞。

很多年輕人脫產于父母共同生活,并通過一定的勞動來換取經濟支持。

很多全職兒女因為自己的選擇或家庭的壓力,逐漸放棄了這條道路。

取而代之的,則是最新流行的「全職孫輩」。

 

網友調侃道:

「反正在公司也是裝孫子,還不如讓年輕人回家陪陪老人,做‘真孫子’。」

有人分享了自己做全職孫子的經驗,還分析出了不少道理,看得人挑不出毛病,只能直呼「雙贏」。

還有人詢問,奶奶每月出資一萬元,請自己回家陪伴,是否應該放棄北京五千元的工作去照顧老人。

 

本以為評論區會有爭議,結果高贊或出于錢或出于感情,都在支持博主辭職回家。

很多人真心覺得,如果能有親近的孫子孫女陪自己度過晚年,哪怕只是一日三餐一起吃吃飯說說話,也是幸福的。

 

況且,當全職孫輩,比起當全職兒女,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對年輕人來說,來自外界的壓力會少很多,沒人會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反倒會覺得是懂事,是在盡孝。

對老人來說,自家的大乖孫能天天在身邊,比什麼都值得炫耀。

而且年輕人接受新事物更快,也更能幫老人跟上潮流,不與社會脫節。

至于夾在中間的中年人,當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怎麼都是自家孩子更靠譜,有什麼問題也更好溝通。

一件事能讓三方都滿意,實屬不易。

當然,事難盡美,想要這樣隔代養老,就需要家里條件允許,還得有年輕人愿意。

 

如果老了后,不想或找不到孫輩全職陪伴,那也可以試試「共享」。

比如說這幾年剛興起的「共享奶奶」,就是一個很有溫度的方向。

所謂共享奶奶,就是通過老人為雙職工家庭提供孩子接送、課后陪伴等服務,實現了「一老一小」需求的精準對接。

老人從照顧孩子中獲得價值感和陪伴,孩子也能得到接送和照顧。

被老人幫助過的父母們也會在節假日看望、照料老人,實現一種愛心和溫暖的傳遞。

 

但遺憾的是,這種通過共享來隔代陪伴的形式,目前還是只適合更需要精神關懷和情緒價值的低齡老人,對高齡老人意義不大。

但這種「老少結合」的隔代模式,跟「共享」相結合,不失為一種思路。

目前市場上也有為高齡老人提供的「共享孫輩」的服務,由一個年輕人對應多個老人,去定時拜訪、幫助,只是尚在萌芽中。

但無論如何,比起體力不足、精力衰減、時間有限的中年人,把養老的責任托付給更有活力的年輕人,的確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但隨著時代發展,這種模式一直在更新和進步,也越來越能得到社會和政策的支持。

早兩年,人民論壇網就發文稱,少子化將使「60后」更依賴社會養老服務。

比起需要過集體生活的,缺乏自由和隱私的養老院,在熟悉的地方生活,顯然更受老人們歡迎。

但獨居老人,特別是高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又很難自理。

 

當社會有能力和意愿提供相關幫助時,居家養老的可行性就大大提升了。

和大家分享一個來自上海的戚奶奶的故事。

來源:視覺中國

戚奶奶今年93歲,老伴去世后,她拒絕了子女的邀請,一直獨居,至今已30多年。

早些年還好,衣食住行都能自己解決,可自從前兩年動過一次大手術后,她陷入了半失能的狀態。

隨后,在社區的幫助下,她申請了

 

「長期照護險」,即「長護險」。

簡單介紹一下,長護險是針對失能或者半失能以及特殊情況的高齡老人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