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有輪迴!兒女會不會孝順你到老,看這4個地方就知道!

父母最大的心愿,莫過於孩子聽話、懂事、孝順。
最重要的,還是「孝順」二字。
無數父母吃了大半輩子的苦,只為了養大孩子,期望長大后的孩子可以「反哺」父母。
從古至今,為什麼無數人都在維系「孝道」文化?
因為普通人沒有什麼養老的保障,就只能通過養孩子,來「防老」。
農業社會如此,工業化、信息化的社會也如此。
孩子是否孝順父母,決定了父母的晚年,是否安穩、美滿。
特別是在今時今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愈發淡薄,孝道文化也被無數單身的年輕人拋棄。
這就註定,養兒未必能防老,大機率是「養老防兒」。
子女是否孝順父母,不必聽他們說什麼,看這4個舉動你就清楚了。
一、父母生病,子女是否陪伴在父母的身邊。
楊絳先生說過,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年輕的時候,沒錢最卑微;中年的時候,沒家最卑微;晚年的時候,缺乏健康的身體最卑微。
越是貧窮、生病,越會看清楚世道人心的真相。
哪怕是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也是如此。
父母沒有生病,孩子有可能孝順父母,因為父母既不用孩子出錢,也不用孩子出力,沒觸及孩子的利益。
隨著父母生病,孩子就有可能不孝順父母了,因為生病的父母需要孩子既出錢,也出力,涉及到孩子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孩子如何選擇,反映了他們是否孝順父母。
選擇照顧生病的父母,說明他們還有孝心。
反之,就說明他們毫無親情。
久病床前,大機率會無孝子。
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有時間和金錢去照顧父母。
二、遇到問題,子女是否會對父母保持耐心。
網路上有一個段子:孩子還小,父母會耐心教他們讀書、寫字。
等孩子長大,父母年邁,孩子對父母反而沒有任何的耐心。
年邁的父母不懂得用智慧型手機,就去請教孩子,孩子就顯得不耐煩,認為這麼簡單還用教,就對父母沒有什麼好態度。
年邁的父母不懂得用電子支付,就去請教孩子,孩子就顯得毫無耐心,認為父母落伍了,就該被淘汰,讓父母感覺到心寒。
「耐心」二字,恰恰反映了孩子對於父母的態度。
父母對孩子有耐心,不代表孩子也會對父母有耐心。
人性有一個特點,只會對比自己年幼的人有耐心,而對比自己年長的人毫無耐心。
這就註定,父母對孩子的好,很難反饋到父母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