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窮命

包裝表面落滿灰塵,顯然買就沒用過。
朋友解釋說,那是6年前做專案時供應商送的。
張琦忍不住好奇,這麼好的東西,怎麼不拿來用?
朋友聳聳肩道:“像我這樣的窮鬼,哪裡配用這麼貴的餐具,還是等有錢了再說吧。”
張琦後來提到這事,忍不住感慨:
“他如果一直是這種想法,那他可能永遠都用不上那個套餐具了。”
命窮的人,往往心窮。
他們在潛意識中,覺得當下的自己,不配更好的生活,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擺在眼前,往往也會敬而遠之。
李筱懿負責過一家業務公司的專案。
專案期間,她努力嚴謹的工作態度,讓對方領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於是專案結束後,對方領導問她願不願意為自己當秘書。
這家公司的規模不大,但正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而且即將接軌海外市場。
然而面對這樣絕佳機會,李筱懿的第一個反應卻是:我怎麼行?
首先,長得不夠高,陪領導出席有點不上檯面;
其次,英語口說一般,接待外國客戶會很尷尬;
何況自己學的不是秘書專業,一定很多東西處理不來…
見她這副模樣,對方領導者便笑著表示,自己只是隨口說說。
結果短短5年,這家公司就成長為了市值破百億的產業龍頭。
那位領導後來找的秘書,也早已有了百萬身家。
經歷過這件事,李筱懿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後來她調整心態,開始主動爭取機會,人生才逐漸有了改觀。
很認同榮格的一句話:
“人們被內心意識指引著人生,卻總認為那就是命運。”
一個人的心態,藏著他的財運。
心裡默認自己是窮人,就永遠走不上脫貧的路。
04
說了這麼多,我要表達的並不是有些人命中註定是窮人。而是想說有些與生俱來的東西,會讓你被眼前的貧窮綁架一輩子。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三觀、認知和心態。
這才是窮命的本質。
B站UP主@小崔 剛上大學時,在社團認識了一位同學。
這位同學相貌平平,成績也一般,小崔就沒怎麼把他放心上。
直到快畢業時,他聽說對方已經去某一所青藤大學念碩士了。
而他自己,連一份Offer都還沒著落。
小崔後來反思了兩個人的差異:
自己來自18線城市的薪資家庭;對方的父親是大學院長。
自己考上大學後,就成了街坊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對方即使考上大學,仍是同儕中學歷最低的。
自己從小就聽周圍人說,上了一所名牌大學,以後就能躺平了;
對方家人告訴他,考上大學後,什麼時候該發論文,什麼時候該考雅思,什麼時候該申請留學名額…
兩個人考上同一所大學,看似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然而各自成長的環境,卻讓他們在人生的路口,走上截然不同的方向。
很多人覺得,窮人翻身就是要努力賺錢,讓卡里餘額逐漸變多。
卻不知,這是一個人對自我進行重塑的過程。
只有顛覆掉那些底層土壤滋生,在你內心根深蒂固的東西,才可能徹底擺脫貧窮的命運。
正如羅振宇的那記靈魂拷問:
“你過去是個窮人,那麼當你延續著從小到大養成的三觀和認知,你如何指望自己以後會變成個有錢人?”
重複昨天的老路,永遠走不出想要的新生。
下定決心去做本能所抗拒的事情,突破環境帶給你的枷鎖,你將看見更多的可能。
▽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沒錢只是窮的一種,更多的窮是由三觀的扭曲、認知的貧瘠和心態的萎靡造成的。”
貧窮,可以是一種狀態,也可以是一種宿命。
我們或許對眼前的貧窮無能為力。
但至少可以不讓貧窮,在我們內心落地生根。
一個人只要有往上的心勁,則窮根能斷,窮命也可改。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