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失敗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很顯然,這些方式都違背了孩子自尊、自主、獨立的需求,這也是一個健康獨立的人格發展最基本的需求。
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缺乏對孩子的尊重,親子關係差,孩子必然也不會尊重父母。
中國式家長為了孩子越來越優秀,不如說是想讓孩子照著自己的軌跡發展,變成家長心中的自己,都暗地裡按照自己的心願,開始培養克隆孩子了。
家長無可厚非是出於愛的出發點,但這種愛太過極端,讓人無法承受。真正的愛是什麼?是家長對孩子的尊重。
當我們抱怨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話時,不妨換種說話方式,放下父母的權威,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無原則的溺愛孩子的父母
之前,有一張照片讓許多網友震驚。
照片上,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翹著腿,悠閒地坐著玩手機,就在他身邊一米不到的地方,一位中年婦女雙腿跪地說著什麼。
這位女性不是別人,正是這個男孩的母親。
如今,許多父母無法掌握對孩子的愛,他們常以關愛為藉口,
掩蓋了自己對孩子溺愛的事實。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基本三代人都是圍著一個小孩打轉,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是“小公主”、“小皇帝”。父母對孩子寵愛是沒錯的,但是無法無原則的一直溺愛孩子。
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過度疼愛,變得恃寵而驕,各種橫蠻不講理,經常用苦惱不吃飯來威脅父母,動不動就對父母大吼大叫,反正在家裡就是「老大」的作風,父母還疑惑為什麼我的孩子會變成這樣?
有一種父母,能夠把心都掏給孩子,卻換不來孩子的尊重。
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沒有用規矩來規範孩子的言行,給孩子各種特殊待遇,傾盡所有給孩子創造快樂、舒適、沒有一點不適的環境。
最終,孩子地位越來越高,父母卻越來越卑微。
這樣一種溺愛和過度保護,不會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和付出,而是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風喚雨;想要什麼必須有什麼,否則就是別人的錯。
這類孩子,大都自私霸道,心中沒有別人,怎麼可能會尊重別人。
趙薇曾在真人秀《中餐廳》裡說,不能讓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這麼高,如果將來父母老了,他會覺得父母不重要,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家長和孩子要平等相處。有不少網友稱讚她說「愛得有原則,不溺愛孩子」。
父母需要明白,過度的愛,會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和性格缺陷,對孩子自身成長是一種傷害。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從中體會到失望感和挫折感,這是他必須經歷的環節。
家長不能因為捨不得孩子難過、受挫而無條件滿足他的任何需求,應當引導孩子在挫折中學習,認識和調節情緒,讓孩子漸漸明白自己並非無所不能、可以隨心所欲。
在某些事情上,有必要建立和善而堅定的規矩,讓孩子心中有是非觀、行為有界線。
孩子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打破嬰兒期的「全能自戀」感,走向人格的健全與成熟。
他也會慢慢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明白別人對自己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
逐漸發展出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學會珍惜、感恩和回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