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夫妻的狼狽:辛苦四十年,存款都給子女剩2萬,子女:我們沒錢給你,白養了

借走了四萬,還剩下兩萬,媳婦吵翻了,各自覺得對方惦記著爸媽錢。說白了,都是想在老人身上刮下來僅存的那點“油水”
等到六十歲,媳婦總是嫌棄老兩口“邋遢”,說老人身上有一股怪味,呼出氣來都是臭的,鬧不好有什麼傳染病,可不能過了“病氣”給孩子。
而且老兩口年紀大了,吃飯都不利索,弄得桌子地上都髒兮兮的,衣服穿得多,穿得久,總是有股氣味,說話也土里土氣的,還愛撿些垃圾回來,把家裡弄得更是一股怪味,這樣在一個門裡出出進進的,讓鄰居們笑話。
媳婦話裡話外的嫌棄,夫妻倆心裡並不好受。
又因為婆婆給孩子吃東西吃時,沒有洗手,還是大人吃了的,孩子要吃,婆婆就給了孩子。媳婦大鬧了一場,把老兩口趕回了鄉下。
就這樣,老兩口收拾了東西,回到鄉下老家,住著一直都沒有翻蓋的老房子,拿塑膠布和油氈略微修整了一下,才不漏風漏雨。
沒了力氣,種不了成畝的地,就種了幾塊菜地,菜成熟了,就拿去賣。
平常就是青菜饅頭,連豬肉都捨不得買著吃。害怕萬一生個病什麼的,沒錢治,還遭子女們的嫌棄。
房子越來越破舊,老兩口希望子女能出錢休息一下,子女都說沒錢。
老父親的身體日漸不好,老母親希望子女能把老伴送去醫院,子女也說沒錢,也沒時間去醫院照顧。
在這樣的日子裡,老年夫妻漸漸看透了:都說我養你小,你樣我老,養兒防老。但辛苦了半輩子,存款2萬,不敢花,子女只進不出,白養了。
有兒有女,可是到老了,沒有一個能靠得住,沒有一個能給自己一點依靠的感覺。就是因為過度付出,才讓子女們只想著索取,導致晚年如此狼狽。
04
爸媽的愛總是貫穿子女的一生,希望孩子健康長大,希望孩子學業有成,希望孩子獲得快樂,希望孩子家庭美好,並且一直都在為孩子付出著,只想孩子越過越好。
有了爸媽的幫助,子女的生活確實過得順意些,確實也更容易邁過那些艱苦的日子,可過度的對子女付出,無法讓他們懂得感恩。
對子女的過度付出,導致他們習慣依賴。
故事中的老年夫妻之所以在晚年過得狼狽,就是因為他們在年輕時,一直對子女過度的付出著,導致子女們習慣了依賴爸媽,一味地索取。
過度依賴爸媽的孩子不懂愛,極度自私。
在爸媽教育兒女的時候,也要反思,怎麼樣才是愛孩子,給予愛的同時,怎麼能讓孩子明白「感恩」。
如果一味的付出,在孩子眼中,爸媽就該如此。他們只會接受和索取,不懂得如何回報,去用心真愛自己的雙親。
05
孟子講:“孝子之至,莫大乎與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對於爸媽,用「天下」來奉養都不為過。人之孝,就是要侍奉雙親。不要等到醒悟的時候,只剩下追悔莫及。
黃渤提起父親,曾經幾度落淚,他委屈的像個孩子,因為曾經那個挺拔威武的父親,得了阿茲海默症,已經不記得自己有這麼一個兒子了。
他說:「如果父親能再打我一頓,我得有多高興。」可是,想回到過去,已經不可能了。
子女一場,別忘了給爸媽一個安穩的晚年,有些陪伴,一生僅此那麼一次。
別等到自己老去或爸媽離去的時候,才懂得爸媽的悲哀,才去承受良心的譴責。這時候想要彌補什麼的,往往不會再有機會。
對於不孝順的人,做事情也難有大成就,因為人的品質本身就有問題,他的家庭和婚姻也未必能快樂,因為不會愛自己爸媽的人,也不會懂怎樣去愛別人。
所以,給爸媽一些關愛,讓他們的晚年有點溫暖,爸媽要的其實不多。
-END-
今日話題:
怎麼對待老人,才能讓他們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