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生點爛事,你永遠看不清,一個人的真面目

不發生點爛事,你永遠看不清,一個人的真面目
美麗夢想 2025-03-14 檢舉

掏心掏肺的對一個人好,要麼得到一生的知己,要麼換來一生的教訓。

不要蠢到用認識的時間長短來衡量感情,沒有人會感激過你的善良,

他們除了得寸進尺還是只會得寸進尺。

 

總有一些行為,讓你突然就寒了心。

總有一些瞬間,讓你突然就寒了心;總有一些態度,讓你突然就傷了心;

 

總有一些事情,讓你不經意中,就看清了人,看透了心。

 

善良和愛都是免費的,但不是廉價的。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你的愛,需要帶些理智,帶眼識人,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配擁有它們。

遇見的人多了,你才會明白哪些人值得用生命去珍惜,而一些人只適合繞道而行。

 

以前的你,付出不知疲倦,無條件地陪伴和安慰,被人敷衍才感受到心傷,

現在的你,不管多在乎對方也會給自己留點尊嚴。

 

以前的你,愛得不曾保留,無底線地包容和遷就,

被人漠視才覺得心寒,現在的你,再深愛也不願再委曲求全。

 

總是以為,將心比心就能換來別人的感同身受,簡單善良的人,

一定會得到別人的珍惜,後來吃一塹長一智,傷一次懂一次,

 

經歷過一些事才明白,人越簡單,越容易上當,人越善良,越容易受傷。

總要等痛過以後,才能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總是要經歷了許多的風雨滄桑,

看過了許多的真假影像,受過了許多的疼痛心傷,才知道感情不能盲目付出,善良不能隨便亂用。

 

生活中,

每一個百毒不侵的人,曾經都有過傷痕累累;

每一個笑看風雲的人,過去都有過千瘡百孔;

每一個獨立堅強的人,曾經也深愛過。

 

走了這麼久,最終選擇放棄,不是不深情,是曾經情太深;不是不懂愛,是看懂了一些人。

 

傷透了幾回心,學會了把鋒芒收斂,學會了把苦衷吞咽,學會了把淚水擦乾。

感情裡的那些冷暖,讓你更加堅強,人心的真假,讓你把眼睛擦亮。

 

有的人來到你身邊,是告訴你什麼是真情,有的人是告訴你什麼是假意。

就像有的人來到你身邊是為了給你溫暖,而有的人是為了使你心寒。

漸漸懂得,人生沒有什麼不能放棄,沒有什麼不能割捨。

 

既然掏出來的真心被人傷害,付出去的感情沒人明白,那麼轉身後就該遺忘,揮手後就該淡忘。

再美都是往事,再好都是曾經,在漸行漸遠的回望裡,那些痛過的、哭過的,都演繹成了堅強;

那些不忍遺忘的、念念不忘的,都風乾成了風景。

要明白,真正愛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真心,知恩圖報的人,才配得上你的善良。

 

善待父母,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最好的教養,不僅是對陌生人彬彬有禮,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愛的人。

因為你最親近的人,只有你懂得如何去愛。

當我們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牙牙學語或蹣跚學步時,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微笑和鼓勵,都能帶給我們莫大歡喜。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父母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有委屈從不向兒女吐露,哪怕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地吃幾片藥,還在孩子麵前假裝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背後,其實是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與依賴。

面對這種愛與依賴,我們又做了什麼?

我們從乖順聽話的孩子,變成了獨立、叛逆的成人,有時甚至讓語言變成一把利器,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很可能在父母的內心狠狠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傷人卻深。

批評父母無能

 

“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
“跟你說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
“跟你說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這樣的話,其實是對父母極度的不信任。

他們做的好與不好有什麼差別呢?

父母喜歡為孩子做點事以體現其價值,拒絕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用了,兒女不需要他們了,從而陷入消極、悲觀的情緒。

其實這背後隱含的是子女的情緒化和傲慢、不謙卑。

父母年歲大了,面對許多新鮮事物,不會像子女那樣緊跟著潮流,即便在子女眼中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他們也要學上好多遍。

我父親剛上一年級沒幾天就遭遇文革輟學,到現在拼音都不認識幾個,幸好爺爺出身書香世家,教父親勉強認識了幾個漢字,但父親至今都不怎麼會用智能觸控手機。

有一次回家時他問我怎麼發短信,我教了他好多遍但還是沒學會,我不耐煩的冒出一句:「你又不會拼音,再簡單你也學不會。」聽罷,父親沒再說話。

後來我想再教父親用觸控螢幕手機,但被他斷然拒絕了。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