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同學會,我拉黑了那個過得比我好的朋友

40歲的同學會,我拉黑了那個過得比我好的朋友
美麗夢想 2025-02-20 檢舉

我生活裡的一片狼藉,在她的幸福面前顯得窘迫不已。

明明當初我們都在相同的起點,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她變成了賽場上的佼佼者,我卻成了那個人生末等生。

我也清醒地知道,只有把她的生活從我的世界暫時屏蔽掉,內心的喧鬧才能清淨下來。

不然,她的璀璨人生會帶給我更多的焦慮和壓力。

況且大家早就不是同路人了,生活更不會產生任何交集。

儘管我們當初的關係有多親密無間,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有期限的,時間一到,大家就各奔東西。

 

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

當初那個常掛科的同學,一躍成為公司裡的老闆;

那個常拍老師馬屁的學生,成為單位裡的高階主管;

而那個只會學習的優等生,變成了疲憊的打工人。

有個詞叫「同儕壓力」。

說的是跟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似的人,畢業後取得遠高於自己的成就,這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壓力在無形之中,讓我們的情緒不斷內耗,然後降低一個人的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嚴重時會讓人陷入憂鬱狀態。

 

同儕壓力的現象,其實很正常。

或許,我們本來就誤會了當初那些看起來的“差不多”,其實本來就差很多。

因為學校的本質,就是把本來不是一路的人短暫地聚集在一起。

畢業後,考試影響逐漸清除,每個人在背景、情緒智商、際遇等不同因素作用下,最終讓每個人的生活狀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曾經的我們談天說地,如今面對彼此卻無話可說。

如果非要執著一份過期的感情,這是一件很沒有意思的事。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從此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彼此互不打擾,就是最後的祝福與默契。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同儕壓力會產生一種隱密的情緒,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內心湧現一種混雜、挫敗和不甘的情緒。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負面心理,卻總是無法控制地陷入這種情緒狀態。

當產生這種情緒時,有些人立刻意識到這是不對的,並為自己感到羞恥:怎麼能這樣想?

這是一種人性弱點,也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但只要沒有傷害別人,就不必太過苛責自己。

當面對同儕的優秀,內心突然升騰起一股壓力,既然我們無法決定別人的狀態,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

 

以下3種方式,可供參考:

1.放平心態

穩住自己的心態,千萬不要看見別人發光,就覺得自己暗淡,你也有自己獨特的光芒。

與其仰望別人,不如去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有的人會說話,有的人很熱情,有的人很努力,學習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充實自己的人格;

當然還有個人努力無法超越的原因,例如家世、人脈等先天條件,並不是努力就能企及的,那就更該放過自己了。

 

2.和自己比較

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跟過去的自己比較;

只要比過去的自己進步一點,儘管進步再微小,也值得給自己鼓勵和肯定。

不要幫助別人欺負自己,每個人都要做自己最大的靠山。

 

3.適當屏蔽

如果這個人真的讓你壓力山大,適當屏蔽並沒有什麼不對。

不用抱太大心理壓力,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順位,誰讓你不爽,你就把誰清除出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不用管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把自己療癒好,守護好內心世界的安寧,比什麼都重要。

 

有一條扎心的社交潛規則是,所有的關係都是有階段性的,也是分圈層的。

再好的感情,當時間到了,也要揮手道別;

再牢不可破的情誼,一旦身分轉變,就會漸漸走散。

每段關係都有一定的時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圈子和社交舒適區,不必委屈自己向上社交,也無需勉強自己向下兼容。

人到中年,找到自己的位置,過好自己的日子,守好內心的寧靜,已經是難得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