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沒必要走親戚,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還有一種很現實的關係:窮人互踩,富人互抬。
你和窮人在一起,大家都盯著芝麻大的利益,就互相較勁,往往是兩敗俱傷。
比方說,在同一條街道,你看某親戚賣烤地瓜,生意還好。你就去親戚家取經,他是不會告訴你的。他怕你搶生意。
你要賣烤地瓜,親戚會想辦法阻止你,而不是幫助你。
你的格局也不大,只能想到和親戚同類的事情,從而引發「同行是冤家」的情況。
富人就不一樣了,看到親戚賣地瓜,也許會想到如何做銷售,如何收購到更便宜的紅薯,賣給親戚。
不同財富的人,思維不一樣,格局不同。你格局小,對方也格局小,這是難以混在一起的。
你窮,對更窮的人沒有吸引力,如何讓人歡迎呢?
03
圈子定律:去眾親戚家,你總是格格不入。
社會學中有個“圈子定律”,也叫“150定律”。
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只能交往到一百五十個人左右。
並且,人都喜歡和同層次的人交往,去同層次的圈子裡。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又說:“人窮莫入眾,力微休負重。”
你本身就很窮,還到人群中去,希望有人賞識,大機率是自取其辱。
看大家族聚會,你會發現,除了幾個長輩被安排到首座,其他的親戚,大概率是按照經濟層次去入座的。
有錢的人一桌,沒有錢的人一桌,一點都不奇怪。
萬一你擠進富人的一桌,一開口就是格格不入。大家聊的話題,跟你關係不大,你也許聞所未聞。
窮,會限制一個人的想像,沒有看過大世面。比方說,大城市裡的豪華汽車隊伍,你是聞所未聞的,講不上子醜寅卯。一旦大家扯這個話題,你自然被邊緣化。
一大群親戚聚會,還人多嘴雜,會掩蓋你的聲音。醉酒的人也很多,內耗、麻煩都來了。
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私交,看到人多的聚會,悄悄離席。
04
你抱著求人成功的希望,帶著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用的東西,送給親戚,但是什麼效果都沒有,反而自己找不愉快,這還不如一開始,什麼都不去做。
把送人的東西,變成錢,還可以救自己一回來。
俗話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惻隱之心。”
我們相信,人都是善良的,會看在人情的份上,做點什麼。但我們更要看清楚,人家願意幫助的,是那些積極自渡的人。
親戚在一起,很多人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雪中送炭。
你要得到幫助,就要自己成為“錦鯉”,人家稍微點撥一次,就一躍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