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要牢記,父母和兒女,並不是“一家人”

人到晚年要牢記,父母和兒女,並不是“一家人”
美麗夢想 2024-09-28 檢舉

非常明顯,乾隆對生母,也是保持了距離的,堅持了「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古訓。

父母和兒女保持一定的生疏,這是持家的方法。反之,家裡的人,都不好受。

其一,父母沒有了尊嚴,活得小心翼翼。

在歷史上,有一個關於「百忍堂」的故事。

唐代的張公藝,九代同居,也很和睦。大家對此很好奇,問:“有什麼秘訣?”

張公藝沒有回答,只是寫下一百個「忍」。

說起來,張公藝是找到了晚年處事的方法,但實際上,他是很煩惱的,什麼都要忍,什麼都說不得。

人老了,在兒女面前,過著小心翼翼的日子,說話不能多,也不能大聲,就是提出建議,也要察言觀色。

一個老人,這不是很卑微嗎?很為難自己嗎?

其二,兒女婚姻不幸,總被老人攪黃。

也有一些老人,死活不會改掉自己的脾氣,總以為自己是家裡的老大,什麼都要管。

對兒女的婚姻家庭,總是提建議,要是不落實,就鬧起來,反覆指責。

經歷過老人折騰的兒女,多半是婚姻不幸的。孫輩也會被老人溺愛,變成敗家子,學習成績無法保障。

父母到了晚年,應該看清楚幾代人的關係的轉變,別做害人害己的事。

 

03

父母走了,家就徹底散了。

父母很老的時候,走不動了,那就要及時把自己的財產,進行徹底的分配。

千萬不要對兒女說:「以後這些東西是大家的,大家一起用,一起維繫家庭。」這在一廂情願的做法,會導致兒女以後的矛盾越來越大。

一個家庭,一日三餐,都是兩大桌人吃飯,這開銷誰給,如果是大家分派,又依照什麼規則分派?

這孩子哭鬧,誰來管理;水電費如何給......想起這一系列的麻煩,不如一個人單打獨鬥。

不管老父母願不願意,在老父母過世之後,兄弟姊妹把東西分走了,那就「大家」徹底沒有了。

就算老父母的房子還在,也只是給了某一個人,或是拆分了。無法完整。

想想百年後的情況,老人就會越發清楚,這家,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家人的關係,注定會變得很淡。

 

04

強扭的瓜不甜,強求的緣不在。

人老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放手兒女,就再好不過了。

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看著兒女慢慢成長,什麼事都不做,也就是對兒女最好的幫助。

俗話說:“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都不是一個樣子的人,捆綁在一起,就是烏合之眾,還處處充滿了暗算。

大家散開了,不是壞事,而是奔赴前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