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發現:什麼朋友情、親戚情,都是虛假意
01
年少之時,由於沒啥經歷,也比較天真,就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所以拼命討好別人,只為了多攢一些人脈。
手機通訊錄裡邊,多了不少人的電話號碼。可到了有事的時候,一個都指望不上。就算平常想聊天,也不知道找誰。
這時候,我們就會思考一個問題:真的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嗎?
有所經歷後,我們得到了一個答案:不是多個朋友多條路,而是自己有本事,身邊討好自己的人,才會多起來。沒本事,只會被無視。
正如某位名人所言:沒錢的時候,我發現身邊都是小人。有錢的時候,我發現身邊都是好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就是「利益交易」。你有利益,別人就會奉承你。你沒有利益,別人就離你遠去。
02
呂蒙正在《破窯賦》中寫道:
「蘇秦未遇,歸家時,父母憎,兄弟惡,嫂不下璣,妻不願炊,然衣錦歸故裡,馬壯人強,螢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戶迎,妻嫂下階傾己顧,蘇秦本是舊蘇秦,昔日何陳今何親。
翻譯成大白話:戰國時期的蘇秦,還沒發跡的時候,就算回到家,也是父母嫌棄,兄弟姊妹厭惡,就連大嫂也嘲諷他,妻子更是沒有給他好臉色看。
後來,蘇秦執掌六國相印,權傾天下。等他回到老家,不但人高馬壯,錦繡華衣,還有無數兵士跟隨。對於蘇秦,家人們都跪拜相迎,一臉笑意。
對此,呂蒙正感慨:“蘇秦本是舊蘇秦,昔日何陳今何親。”
今天風光無限的蘇秦,就是昨日那個舊蘇秦,他們都是同一個人,為什麼家人、朋友、鄰裡、鄉親對於他的態度,會不一樣呢?
很簡單,以往的蘇秦啥都沒有,一貧如洗,自然被人瞧不起。而如今的蘇秦權傾天下,兵甲無數,誰敢得罪他?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拜高踩低,乃是現實的人性。
03
人到中年才發現,無數感情,都是被迫的。
何謂感情?一開始,是對於他人的情緒。隨著情緒的深入,就轉變為對他人的心理寄託。最高級的感情,是心心相惜,心心相伴。
問題是,現實中有心心相惜的感情嗎?很少,一般人遇到的機率趨近於零,比中樂透的機率還要低。
小的時候,因為讀書的需要,我們來到學校,才會遇到同學、老師。 也就是說,大家都是被迫在一起的。老師也是為了工作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