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的心裡話:兒子,你不用常回來看我,我也不去麻煩你
人這一生,短短幾十年光陰,轉瞬即逝。
年輕的時候為家庭、為孩子操勞,兢兢業業,不敢有一絲的懈怠。
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了能夠獨立生活了,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終於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但現實卻往往與願望相違,雖然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不乏孝心,
成家後也會不定期地回去看望老人,但這種情況在一部分老人看來,卻變成了“甜密”的捆綁。
並不是希望孩子能事事順著自己,小家與大家的關係更密切,
而是老人覺得孩子動不動就回家成為了一種負擔,這種親情式的碾壓著實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不妨來看看鄰居63歲的李阿姨是怎麼想的。
李阿姨的身體一向不好,退休後和老伴兒生活,兩個人相互照顧倒也過得自在。
老兩口只有一個兒子,從前比較嬌生慣養,結果書也沒有讀好,工作一般也不太上心,
幾年前張羅著給他買房娶了媳婦,李阿姨和老伴的積蓄也差不多掏空了。
本以為結婚生子後,兒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就會更加努力,可是兒子有了孩子後,
仍然和單身時沒什麼兩樣,週末就帶著媳婦和孩子回來蹭飯。
別人看李阿姨的兒子一家每到週末就能夠回來團圓,無不羨慕地說李阿姨養了個孝順兒子,
可是只有她心裡明白,其實並不是那回事。
每次兒子回來前打電話報好了一家人想吃的菜,李阿姨和老伴就慌不迭地去採購,
花錢費時不說,飯後杯盤狼藉,小兩口沒有一個要幫忙收拾的意思。
還有一堆的剩菜剩飯,老兩口捨不得倒掉,差不多要吃上一星期。
原本別人家的父母都是盼望兒女能回去團聚,可是李阿姨和老伴最怕的就是過週末,
光是在吃喝上花不少錢還不說,孫子每次來時要的玩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今小孩子的玩具價格不菲,動輒都是幾百上千,小孫子不懂事開口要,
兒子兒媳在一旁笑嘻嘻地看他們,爺爺奶奶自然也不好拂了孫子的面子。
李阿姨本來身體不好,平時的藥從不間斷,老伴兒也有老年病,
兩人工資並不高,再加上醫藥費,一個月下來本就所剩無幾,最終又全部花到兒子一家身上。
原本他們想著為自己攢下些養老錢,以備不時之需,可是從兒子結婚買房開始,
不但積蓄全被折騰光了,就連工資怕是也填補不了。
兒子每次勸說李阿姨兩口“吃飯不要太湊合”,他們一來就要求海鮮和大魚大肉,
而老人哪裡願意吃這些,不過還是滿足他們自己的需求罷了。
其實,像李阿姨家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如今很多年輕人表面標榜著孝敬老人,
實際上所做的事情卻在不斷地傷害老人,進一步地壓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