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很難借到錢,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好難。
在社會上,有一個不好理解的現象:你越有錢,那麼你開口借錢,越容易,
甚至你不要借錢,還有人問你“需要借錢嗎”,在利息方面,也是很好通融的。
而窮苦的人,想要借點錢,解決一日三餐,都很困難。
去銀行貸款,一個有幾套房的人,和一個種地糊口的人,其結果是大不一樣的。
並且在服務待遇方面,也有很大區別。
想一想,窮人借錢難的答案是什麼呢?
不要開口就抱怨,就指責富人多沒有人情味,而是換位思考,就知道如何對症下藥了。
01
為什麼窮人很難借到錢,原因在自己身上。
我們都喜歡說:“人窮志不窮。 ”
認為窮人是暫時困頓,其骨子裡是很富有的,若干年之後會發達。 這顯然是一廂情願。
人長期貧窮的根源,大概有三點:好吃懶做,投資錯誤,病痛和災禍帶來的窮。
不管是哪一點,都是令人害怕的。
找到窮困的根源,再看一個人的未來發展趨勢,就會知道,很多人是品行和能力等,
是“承上啟下”的,以後要改變的概率,很低。
假如你是一個富人,那麼你從窮人身上,會發現三個可以“拒絕借錢”的原因。
其一,窮人沒有什麼潛在價值,不符合富人的長期投資思維。
看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地主,請了兩個長工。 過年時,給每個長工一隻雞。
第一個長工,回家把雞燉了,過了一個幸福的新年。
第二個長工,回家把口糧剩下來,到處找食物,把雞養起來,等雞下蛋,然後孵小雞。
經過多次折騰,他有了小養雞場。
顯然,若是兩個長工要借錢,第二個長工,更容易。 也有可能,第二個長工,會變成地主的合夥人。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窮人,都是第一個長工。
吃飽喝足就已經夠嗆了,哪有心思去琢磨如何發財。 就是有發財的想法,也戰戰兢兢,裹足不前。
作為富人,借錢給誰,總要圖個“以後”。
以後窮人也致富了,能夠反過來説明富人; 窮人做官了,能夠給富人一些政策支援;
窮人的孩子有出息了,帶來世交關係...... 以後也不能提升價值的人,那就不值得説明。
其二,窮人借錢不還的概率很高,讓富人有所顧忌。
魯迅寫的《孔乙己》,是一個讀書人。 若是他很用功,去考取功名,支援他的人應該有那麼幾個。
但是孔乙己卻顯得墮落,最後欠下酒店的十九個錢,都沒有還。
酒店的掌櫃,取下粉板,把欠債記錄抹去。
這一幕,很像一些親戚借錢的結局。
借錢的時候,說得好好的,什麼時候還錢。 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還錢的日期。
債主看在親戚的面上,終於放棄了“討債”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