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是父母向子女“借運”
在生活中,我們也不乏見到類似的場景。
父母一邊指導孩子功課,一邊對孩子訴苦:
“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你身上,為什麼不能給我爭口氣?”
“我為了你,每天拼死拼活地工作、勞累,你要知道感恩,要知道心疼父母。”
“都是因為你,我才成了現在這樣。”
家長們唾沫橫飛,將自己在工作中、生活裡遭受的不愉快統統傾倒在孩子身上,自己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挺拔;
而孩子的頭卻越埋越低,臉上的表情也越來越僵硬。
或許,這些父母真的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的努力付出,都是為了孩子。
可是,這些情緒的表達依然戳痛了孩子的內在,一遍又一遍警示這孩子:
“我過得這麼苦,都是因為你;我的不幸,都是因為你。”
第三種借運方式,是透過打壓、貶低孩子,讓自己獲得一些優越感。
美國脫口秀明星梁嬌穎在一次節目中和媽媽對話。
當她試圖和媽媽表達自己的自信:“媽媽,你知道嗎,在美國,黑皮膚也是很美的。”
媽媽驚訝地看著她說:“你都是美女啊?”
見女兒點了點頭,媽媽就像是聽到了什麼笑話,向後仰了仰身子,又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認可女兒的話。
當女兒繼續追問:“媽媽你為什麼不相信我是美女呢?”
媽媽嘲笑著說:“因為你從小就是小黑妞,小丑妞,豬拱嘴啊!”
說這些話的時候,媽媽笑得很開心,很陽光,很有能量。
但其實媽媽也不是世俗意義上的美女,卻因此顯得很有自信。
梁嬌穎強忍著難過,眼神裡的失落根本無法隱藏。
或許,她終其一生都要在媽媽的不認可中掙扎,窮極一生都想從外界找到「我很好」「我也很美」的答案。
被父母借運的孩子,一輩子都會想找回那個擁有能量的自己。
那麼,若是人到中年,我們還有辦法擺脫被「借運」的困擾嗎?
當然可以。
人到中年,如何改運?
在探討改運的方法之前,我希望,文章前的你可以先溫柔地擁抱自己。
給自己一個理解和接納的空間。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和經驗。
想要讓改變發生,我們需要從自我探索做起。
這不僅是對過去的回憶,更是對當前情感狀態的深入理解。
你可以準備一個小盒子,將你所經歷的一切焦慮和內耗寫在小紙條上,放入盒中。
例如:“明明我也很優秀,為什麼要受這種氣”、“為什麼非得是我道歉,我也想要被人無條件的寵愛啊!”
每當你感到不安或壓抑時,打開盒子,閱讀這些紙條,讓它們成為你情感釋放的出口。
去認可自己的感受,對著紙條的語言回答:
“是的,你這樣想一點問題也沒有”、“你的感受也很重要。”
其次,對內在批評者進行思維糾正。
無數次父母的打壓和不認可為我們的內在塑造了一個批評者。
它不斷告訴我們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為了擺脫這個內在批評者的影響,我們需要學習辨識和挑戰這些負面的自我對話。
例如,當我們發現自己在想「我做不到」時,我們可以替換成「我可以嘗試」或「我有能力學習」。
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逐步建立起更積極、更現實的自我認知。
另外,雖然很難,但我們還是可以嘗試視角替換與感恩,用其他方式與父母建立連結。
父母的發洩和不認可會在我們心中種下「怨恨」的種子。
小時候不敢對父母表達,這種怨恨就面向了自己。
我們變得自我厭棄,自我攻擊,自我否定。
而內在的情感,卻仍是對父母的攻擊,這種攻擊會影響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可以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父母,並認識到他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限制和挑戰。
你不妨動手做一個情緒拼圖,使用雜誌、舊書或網路上的圖片;
製作一幅反映你與父母關係的拼貼畫,試著把那些除了痛苦之外的,令人感到幸福的畫面貼在上面。
這個過程可以幫助你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你們的關係。
最後,請保持主動心態,用學習不斷成長自己。
你可以參加德芬空間《3天|勇敢做自己體驗營》的內在清晰化技術
——用各種自我提問,來不斷確認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與情感需求。
只有當你更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採取行動實現自己願望和目標。
或者,你還可以用你的夢想、目標和願望來製作一個願景板。
這個板子可以放在你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持續帶給你能量。
親愛的,無論你現在身處何種境遇,都請記得,你的內心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
不要害怕去探索、去感受、去挑戰、去成長。
每一次的嘗試,無論結果如何,都是通往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的重要一步。
願你的心靈之旅充滿愛與希望,願你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