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項鏈》告訴我們:虛榮、貪婪和自卑是人類最難以抵擋的三個誘惑

她擁有的已經很多很多,她是幸福的。可是她偏偏不這樣想。
她幻想著自己有寬大的會客廳,廳里有精美的傢俱,珍貴的古董,四壁掛著帷幔,
高腳青銅燭台光芒冶艷,暖爐里烤著噴香的食物,高大的男仆昏昏欲睡……
她期待著自己能在舞會上光芒四射一鳴驚人,為買一條裙子花光丈夫積蓄,為借一件首飾最后落得一貧如洗。
如果她那天聽她丈夫的,把舊裙子洗凈熨平穿上再別上幾朵鮮花,那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個樣子?
事實上,瑪蒂爾德的生活并不糟糕,雖然貧窮卻很幸福,可她偏不知足。
她的虛榮心和對物質的貪婪追求,使她最終失去了所有的東西。
現今社會的我們,又何嘗不是跟她一樣貪婪呢?
往往過度追求金錢和物質享受,當大官做房奴成了我們畢生的事業,而卻忽視了內心的感悟和精神的追求。
我們其實應該反思的是:人類如何從金錢和物質中解脫出來,重拾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幸福?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一切物質享受都是過眼云煙,那只不過是一個幻影,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我們更要選定和明確自己內心的目標和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定自己的步伐,不被過多的虛榮心和貪婪所影響。
03
周國平說:
當一個人在某方面---例如權力、財力、知識、相貌等一一處于弱勢狀態時,
常常會產生自卑心理。
但是,只要你擁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較容易克服這類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蕩地站立在世界上。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無疑是自卑的。面對這樣一個可怕的災難,她陷入深深的焦慮與恐懼之中,束手無策。
遲遲不敢把丟失項鏈的事情如實告知她的朋友。因為她怕朋友的責怪與鄙夷,當然這都是她想象出來的。
最后她不得不騙她說項鏈的搭扣壞了要拿去修理,
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去到處借款買來一條一模一樣的再送還回去。
她跟這個同學本來是同學,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可她婚后卻不愿再去探望她,
因為每次從她那回來,她都會感到更痛苦。
那份遺憾、傷心、絕望、愁苦、委屈、難受,能讓她一連哭上個好幾天。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她沒有華麗的衣服,沒有閃亮的珠寶,而她的朋友卻是富有的,生活過得比她好,什麼都有。
她無法與之攀比,自尊心深受打擊,所以她竟然主動切斷了與她的聯系。
如果不是這次參加舞會借項鏈,她也不會再次登門。
強烈的自卑感在她心里作祟,而自卑更引起她強烈的自尊,她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
如果她大膽地把真象告訴朋友,那她當時就會知道那條項鏈是假的,
只值500法郎,而不是付的4萬,也就不會到最后落得個一無所有、兩鬢風霜。
她的十年的時間,乃至一生的幸福都敗給了她的自卑感與虛榮心。
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一個人能戰勝自己,也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了。
怕的就是自己愚笨,還茫然不知,處事猶豫不決。
過高地估價自己,由此而自大,或過分地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
一旦戰勝自己,就會在思想上有了一個飛躍,人生才會打開新的一頁。
總之,《項鏈》這篇短篇小說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文學作品,值得一讀!
它告訴我們,虛榮、貪婪和自卑是人類內心最難以抵擋的三個誘惑,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認知和面對它們,就會向著錯誤的方向前進,不斷加深自己的痛苦。
因此,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教訓,正視人生,珍惜當下,追求真正的幸福。